NC:废旧正极完全回收!

新威研选
2024.05.24 11:30:49

作者:瑞欢  审核:试灯问墨

声明:文章系作者授权新威研选发布,转载及相关事宜请联系小威(微信号:xinweiyanxuan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欢迎指正


01


 导读


锂离子电池回收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缓解环境问题的关键,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电池的所有部件中,正极材料的质量最高,且在电池成本中占主导地位。目前的回收方法主要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正极材料,由于不同正极材料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使得同时回收处理多种成分正极材料具有挑战性


02


 成果背景


鉴于此,清华大学成会明、周光敏、王俊雄等人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题为Sustainable upcycling of mixed spent cathodes to a high-voltage polyanionic cathode material的文章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通过结构设计和过渡金属替代的方法对废旧LiFePO4和富锰正极进行升级回收的策略,即采用绿色深共晶溶剂再生高电压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该工艺确保了混合正极中所有元素的完全回收,且深共晶溶剂可以重复使用。与商用LiFePO4(3.38 V和524 Wh kg-1)相比,再生的LiFe0.5Mn0.5PO4平均电压(3.68 V)和能量密度(559 Wh kg-1)均有所提高。所提出的升级回收策略可以扩展到克级规模,也适用于LiFe0.5Mn0.5PO4的回收,从而实现混合废正极和下一代正极材料之间的闭环回收


03


 核心数据解读


1 S-LFP和S-LMO的升级回收策略。(a)本研究中使用的S-LFP和S-LMO照片。(b)回收过程中结构重组机制示意图。(c)比较S-LFP、CLFP和R-LFMP特性的雷达图。(e)前驱体形成的过程。(g)基于ICP结果的Li/Fe/Mn/P的分离效率。(h)前驱体的XRD图谱。(i)O,Fe,Mn的HAADF-STEM图像和EDS图谱。(j)HAADF-STEM图像中O K边、Mn L边、Fe L边以及对应元素含量的EELS

选择S-LFP(废旧LiFePO4)和S-LMO(废旧LiMn2O4)作为原材料模拟实际的电池回收过程(1a)。LFP为橄榄石晶体结构,而LMO为尖晶石晶体结构,在深共晶溶剂体系(DES)中可以直接合成橄榄石结构的LFMP(LiFexMn1-xPO4)(1b)。这一升级回收策略实现了混合正极材料向高性能、高附加值正极材料的转变(1c)。将氯化胆碱(ChCl)和草酸盐(OA)混合加热后,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结晶能力降低,静置后形成处于稳定液态的DES(1d)。DES中橄榄石S-LFP和尖晶石S-LMO正极材料可以在相对较低的110℃温度下同时高效溶解(1e)。原始DES的FTIR分析显示-OH和C-H拉伸振动峰分别位于3291和3023 cm−1,1710和864 cm−1的峰代表C=O和N-H弯曲振动(1f)。回收的DES具有相同的红外峰,可重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ICP-OES)结果表明,本策略对所有元素都具有很高的分离效率(1g)。89.6%的Fe和82.2%的Mn在固溶前驱体中析出。96.7%的Li和97.0%的P留在滤液中,作为锂盐Li3PO4回收。

FeC2O4·2H2O和MnC2O4·2H2O的XRD谱图分别与准峰卡片相对应。但(Fe,Mn)C2O4·2H2O前驱体的XRD谱图并不是两种单一草酸盐的简单叠加,表明铁锰前驱体在原子尺度上是一种混合草酸盐。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图像和能量色散光谱(EDS)元素图显示Fe和Mn元素在单个颗粒中分布均匀(1i)。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结果显示,在目标区域(HAADF-STEM图像中的绿框区域)中铁的含量与锰的含量接近,表明元素在微区分布均匀(1j)。


2 R-F5M5的结构信息、微观结构表征及元素分布。(a)XRD谱图及精修结果。(b)沿[100]、[010]和[001]观察的LFMP晶体结构示意图。(c-e)深度蚀刻XPS结果:(c)原子浓度,(d)Fe2p XPS,(e)Mn2p XPS。(f)HAADF-STEM图像。(g)(f)中区域I的放大。(h)沿[001]观察的LFMP晶体结构示意图。(i)iDPC-STEM映像。(j)(i)中区域II的放大图。(k)EDS图。(l)梯度线上的原子浓度。插入的HAADFSTEM图像显示了EELS的扫描方向。(m)绿框区中EELS图谱,以及相应的元素含量。(n)HAADF-STEM图像EELS光谱沿梯度线的等高线图


通过控制Fe/Mn前驱体的沉淀过程,可以精确控制再生材料中Fe/Mn的摩尔比,得到R-LFMP系列材料,后续选择再生的LiFe0.5Mn0.5PO4(R-F5M5)和LiFe0.8Mn0.2PO4(RF8M2)进行深入研究。XRD 精修结果显示,R-LFMP 为有序的Pnma空间群(2a),橄榄石晶体结构(2b)。深度XPS剖面显示铁和锰从表面到体相都是均匀分布的(2c)。XPS图谱显示,709.9 eV和641.4 eV的峰分别属于Fe 2p3/2和Mn 2p3/2,表明Fe和Mn在R-F5M5中的价态为+2(2d,e)。HAADF-STEM图像显示Fe/Mn原子规则排列(2f)。透射电镜显示,颗粒表面有一层均匀的碳层,厚度为4~5 nm(2i)。Å尺度下可观察到FeO6/MnO6八面体和PO4四面体(2j)。

R-F5M5粒子的EDS元素图显示Fe、Mn、P、O和C均匀分布(2k)。沿梯度线进行EELS扫描(图2i中从点1到点7),锰元素含量基本不变,铁元素倾向于在表面富集。绿框区域中铁和锰浓度几乎相同(Fe为5.1 at%,Mn为6.1 at%)。在641.3 eV和710.3 eV处的Mn L3边和Fe L3边表明两种金属在R-F5M5中的价态均为+2。沿梯度线从1点到7点,Fe L边和Mn L边峰强度保持不变(2n),说明R-F5M5为均匀固溶体。


3 LFMP和LFP的电化学性能和能量密度。(a)R-F5M5、R-F8M2和C-LFP的初始两条充放电曲线。(b)放电容量、中压、能量密度比较。(c)1C时200次循环后中电压保持率。(d-e)R-F5M5、R-F8M2和C-LFMP的循环性能和倍率能力。R-F5M5和C-LFMP正极的(f、g)dQ/dV曲线。(h)R-F5M5在1、2、5C时的容量保留。(i)R-F5M5初始循环的充放电曲线和原位XRD等高线图。(j)晶体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变化示意图。(k)R-LFMP、R-LFCP和商用正极的性能比较。

R-F5M5和R-F8M2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52和150 mAh g-1,初始库仑效率(ICEs)分别为94%和95%(3a)。相比之下,商用LFP (C-LFP)的比容量为155 mAh g-1,初始库仑效率为96%。R-F8M2和R-F5M5的中电压分别升高到3.44 V和3.68 V,R-F5M5的能量密度为559 Wh kg-1,高于C-LFP(3b)。在1C的倍率下,200次循环后R-F5M5的中电压保持率>99.5%(3c)。R-F5M5和R-F8M2在1C下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28和134 mAh g-1(3d)。当电流密度达到5C时,R-F5M5和R-F8M2的容量仍可分别保持在90和110 mAh g-1,而C-LFMP 的比容量在1C时为118 mAh g-1,在5C时降至43 mAh g-1(3e)。

通过dQ/dV曲线分析了LFMP正极的循环稳定性(3f,g)。在100次循环后,C-LFMP的氧化还原峰减小,极化幅度较大(Fe+2/+3为0.25 V,Mn+2/+3为0.32 V),在3.5 V放电时还观察到一个额外的峰。而R-F5M5表现出尖锐的氧化还原峰,且极化减弱(Fe+2/+3为0.13 V,Mn+2/+3为0.15 V)。1000次长循环测量显示,在1C、2C和5C条件下,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7%、73%和75%(3h)。优良的循环性能归功于结构的稳定性。这种基于DES的策略有助于生成均匀分布的Fe和Mn,从而形成稳定的固溶相。此外,颗粒表面的碳层提高了R-LFMP的电导率,使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通过原位XRD测量研究了充放电过程中R-F5M5的结构变化(3i)。在充电过程中,LFMP经历了两次相变,即从LFMP到Li1-xFe0.5Mn0.5PO4(L1-xFMP)相,再到Fe0.5Mn0.5PO4(FMP)相。放电过程是相反的,如3j所示。综上所述,R-LFMP不仅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还提高了能量密度(3k),有望成为下一代磷酸盐正极材料。


4 不同电池回收技术对比及技术经济分析。(a)S-LFP和S-LMO正极的降级回收、直接回收升级回收工艺的比较。法、湿法、直接法和升级回收法的技术经济分析结果:(b成本分析。(c)升级循环过程的成本百分比。d收益分析。e利润分析。f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消耗总量。g不同电池回收技术的综合比较。

混合废正极的电池回收方法有三大类,分别是降级回收、直接再生方法和升级回收方法(4a)。降级回收涉及传统的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方法,通过高温熔化或化学过程破坏电池或材料,过程较为复杂且存在二次污染。该产品的经济价值较低,不适合回收S-LFP和S-LMO阴极。新兴的直接修复/再生方法不破坏材料结构,而是侧重于恢复材料的成分和结构,使再生材料可用于新电池。这些方法保留了回收产品的价值,但需要精细的工艺来分离具有不同结构的再生材料。本工作中的升级回收方法可以实现回收产品的增值升级回收,并且使用的绿色可回收的DES也是环保的,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基于Everbatt2023模型对不同的电池回收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TEA),比较了S-LFP和S-LMO正极材料的火法冶金回收(Pyro)、湿法回收(Hydro)、直接回收(Direct)和本文设计的升级回收策略(Upcycle)。Pyro、Hydro、Direct和Upcycle的回收成本分别为每公斤原料0.42、0.37、1.10和2.01美元(4b)。从4c的成本细分可以看出,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1.1%。四种工艺每公斤原料的收益分别为0.65美元、1.95美元、4.64美元和6.44美元(4d)。因此,本文提出的升级循环过程具有最高的利润,即每公斤原料4.43美元(4e)。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也是评价电池回收技术的重要因素。在所有过程中,升级循环过程的温室气体(GHG)排放量最低(每公斤原料495克)(4f)。这可以归因于DES的绿色和可回收性,以及所有元素的高回收效率。此外,升级回收工艺的总能耗为19.6 MJ/kg原料,低于湿法和直接工艺。对四种电池回收技术进行了综合比较,本文提出的升级回收工艺在收入上具有显著优势,再生的LFMP有望成为下一代磷酸盐正极,并且使用可回收的DES可以实现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较低的能耗


05


成果启示


本文作者报道了一种可持续的升级回收方法,用于回收混合废正极材料,将其转化为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高压聚阴离子正极。使用可回收的深共晶溶剂符合循环经济的原则,确保所有元素都得到有效的回收。得到的R-LFMP是一种均匀分布Fe/Mn元素的固溶体,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与导电性。与其他回收技术相比,这种升级回收策略在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具有潜在优势。本方法为混合废正极材料的回收提供了一种替代和简单的途径,从而产生了用于实际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磷酸盐正极材料。



06


参考文献


Guanjun Ji, Di Tang, Junxiong Wang, Zheng Liang, Haocheng Ji, Jun Ma, Zhaofeng Zhuang, Song Liu, Guangmin Zhou,Hui-Ming Cheng, Sustainable upcycling of mixed spent cathodes to a high-voltage polyanionic cathode materi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8181-9.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