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磷化钴电催化剂,耐盐、耐腐蚀!

新威研选
2023.12.20 14:36:16

作者:瑞欢  审核:Glenn

声明:文章系作者授权新威研选发布,转载及相关事宜请联系小威(微信号:xinweiyanxuan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留言区指正


01


 导读


海水电解是一种前景良好的大规模低成本制氢方法。但随着电解质中盐浓度的增加,电解海水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会急剧降低,并且氯离子容易毒害催化剂,降低海水电解催化剂的耐久性。因此,开发高效稳定、耐盐性高、耐腐蚀性强的电催化剂是实现海水电解商业化应用的必要条件


02


成果背景


鉴于此,西北工业大学史俊清、贺亦柏,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黄小磊等人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题为Corrosion-resistant cobalt phosphide electrocatalysts for salinity tolerance hydrogen evolution的文章本文作者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CoP能够使得电解质中的氯离子远离催化剂。因此,作者通过在Ti纤维毡表面包裹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上原位生长均相CoP(CoPGT),设计并构建了一种无粘结剂电极。得益于CoP对Cl的高效排斥性,所制备的CoP/rGO@Ti电极在饱和盐浓度下仍保持良好的催化性能。


03


关键创新


通过在Ti纤维毡支撑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上均匀生长CoP,开发了一种耐盐电催化剂。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CoP排斥氯离子,同时吸引水分子,导致催化剂表面形成薄水层。这种现象增强了催化剂在海水中的HER性能和稳定性。


04


 核心数据解读


1 MD仿真。a,在外加电场(-1.0 V Å−1)下,CoP电极表面上电解质体系(1.0 M KOH +0.6 M NaCl)的平衡构型。b外加电场(0,−0.1和−1.0 V Å−1)下,各种离子的质量密度与电极表面距离的关系。c,催化剂耐盐性示意图。d,在外加电场(0、−0.1和−1.0 V)下,电极表面上5 Å内的H2O量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海水条件研究了CoP催化剂表面的分子和离子分布(1a)。当电势为−1.0 V Å−1时,盐离子被排斥到水层外部,而水分子优先吸附在CoP催化剂表面而形成薄水层。在碱性介质中,无其他离子存在的薄水层可以显著提高HER的效率,增强催化剂的耐腐蚀性。各种离子的密度分布图(1b)表明,所有离子都被水层排斥而远离CoP催化剂表面。此外,随着电势从0 VÅ−1增加到−1.0 V Å−1,对离子的排斥效应也变得更强。CoP催化剂耐盐性示意图所示,在水电解过程中避免了盐离子的干扰,可以使得电催化性能很好1c)。随着电势的增加,距离CoP表面5 Å距离内的H2O分子数量稍微增加,说明CoP催化剂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增强(1d)。


2 CoPGT的结构表征。aCoPGT的合成过程示意图。b-c低倍率和高倍率CoPGT的SEM图像。d-fCoP/rGO的TEM图像、HRTEM图像和电子衍射图。gCoP/rGO中Co、P、C元素的元素映射图


2a展示了CoPGT电催化剂的详细制备过程。首先,以超薄α-Co(OH)2纳米片和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为前驱体,采用静电诱导扩散生长法制备了β-Co(OH)2/rGO复合材料,然后采用简单的浸渍法将β-Co(OH)2/rGO复合材料充分均匀地涂在Ti纤维毡上,最后经磷化得到CoPGT催化剂。CoPGT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图像(SEM)显示,Ti纤维上密集覆盖着CoP/rGO纳米片(2b、c)。

透射电镜(TEM)显示,CoP/rGO复合材料均匀的生长在石墨烯片表面上,并保持了片状的多层褶皱形貌(2d)。CoP/rGO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图像显示出0.231 nm和0.164 nm两个晶格条纹(2e),代表着CoP(201)和(020)晶面的层间距。选择区域电子衍射图(SAED)显示了从内到外的几个明亮的衍射环,分别代表CoP(011)、(200)、(112)、(103)和(020)晶面,表明了CoP的多晶特性(2f)。此外,CoP/rGO的元素映射图清楚地表明Co、P、C元素良好分布(2g)。


3 CoPGT的结构表征。aCoP/rGO的XRD谱图。b-dCoPGT的高分辨率Co 2p,P 2p和C 1s XPS光谱。


CoP/rGO的X射线衍射图(XRD)显示了位于31.7°、36.5°、46.3°、48.4°和56.6°的衍射峰,分别代表着CoP相的(011)、(111)、(112)、(211)和(301)晶面(3a)。在40.6°附近有“*”标记的衍射峰属于Co2P的(201)晶面,表明存在少量的Co2P。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一步研究了CoGPT的化学价态。高分辨率Co 2p光谱中可以观察到两对峰(3b),结合能分别为779.6 eV和795.1 eV,代表着CoP中带部分正电荷的Co。在781.8 eV和797.6 eV处的峰属于氧化态的Co,785.4 eV和802.3 eV处的峰代表Co的卫星峰。对于P 2p光谱(3c),位于129.9 eV和130.8 eV的两个峰对应着P 2p3/2和P 2p1/2,代表磷化物部分负电荷的P,而位于133.5 eV的峰对应着由于表面氧化而产生的磷酸盐。此外,C 1s谱在284.8 eV附近的峰,属于石墨烯中的C-C(3d)。287.2 eV处的属于C-O,可能是GO的不完全还原或rGO的部分氧化产生的


4 电化学HER性能测量。a在1.0 M KOH条件下,CoPGT,CoPT,CoP,Co3O4GT, rGO, Ti和20% Pt/C的LSV曲线。b,相应的塔菲尔图。c,在1 mV s−1的扫描速率下,CoPGT初始和10,000次循环后的极化曲线。d1.0 M KOH条件下CoPGT和20% Pt/C的时间电位曲线


在1.0 M KOH电解液中测试了CoPGT的电催化性能。各种催化剂催化碱性HER的极化曲线显示,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CoPGT的过电位较低仅为103 mV,远低于Co3O4GT(260 mV)、CoPT(140 mV)和CoP催化剂(203 mV)(4a)。随着过电位的增加,CoPGT的电催化性能比20% Pt/C的电催化性能增长更快,说明在高电流密度下,CoPGT的HER性能优于20% Pt/C的电催化性能。Tafel图(4b)显示,CoPGT的Tafel斜率为66.1 mV dec−1,与CoPT (63.1 mV dec−1)和CoP (67.1 mV dec−1)相当。Tafel斜率揭示了CoPGT的HER过程是通过Volmer-Heyrovsky机制进行的,其中电极上的决速步骤是吸附氢原子和质子产生H2的电化学反应。

通过比较1.0 M KOH条件下10000次循环前后的LSV曲线,评价了CoPGT的循环稳定性。电流密度为10 mV cm-2时,CoPGT催化剂的极化曲线没有明显变化,过电位仅增加了10 mV(4c)。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计时电位(CP)测试显示,在长期电解过程中,催化剂的性能没有明显的损失(4d)。即使电流密度增加到200 mA cm−2,CoPGT的性能仍然没有明显的下降,其稳定性远高于20% Pt/C。


5 耐盐性能。a-cCoPGT、CoPT、Co3O4GT在不同盐溶液中对HER的LSV曲线。d,10mA cm−2时过电位的相应变化图。eCoPGT、CoPT、Co3O4GT过电位差与盐浓度梯度的关系。f,分别在1.0 M KOH、0.6 M NaCl、饱和NaCl、0.6 M海盐和饱和海盐水条件下,10 mA cm−2CoPGT计时电位曲线


作者研究了CoPGT电催化剂在NaCl浓度为0 M至饱和的电解液中的电催化性能。随着电解质中NaCl浓度的增加,CoPGT和CoPT的催化性能比Co3O4GT更稳定(5a-c)。电解质中NaCl浓度从0 M到饱和,CoPGT和CoPT的过电位略有增加,分别约28 mV和38 mV,远小于Co3O4GT的过电位增加(80 mV),表明CoPGT催化剂具有显著的耐盐能力5d、e)。进一步研究了CoPGT电催化剂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稳定性,在模拟海水和真实海水中进行60 h CP试验,催化剂性能没有明显的损失(5f)。


05


成果启示


本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CoP可以排斥氯离子同时吸引水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可以形成一层薄水层。为此,作者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无粘结剂的CoPGT电极,由于CoP对Cl的有效排斥作用,所制得的CoPGT电催化剂具有良好的HER性能,在200 mA cm−2下过电位为210 mV,并且在碱性电解质中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当电解质中盐浓度从0 M上升到饱和NaCl时,催化剂的过电位仅增加了28 mV,表现出优异的耐盐性。这项工作不仅为设计价格合理、功能良好的催化电极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而且为如何设计具有良好耐盐性和稳定性的海水电解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视角。

06


参考文献


Xinwu Xu, Yang Lu, Junqing Shi, Xiaoyu Hao1, Zelin Ma, Ke Yang,Tianyi Zhang, Chan Li, Dina Zhang, Xiaolei Huang & Yibo He, Corrosion-resistant cobalt phosphide electrocatalysts for salinity tolerance hydrogen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459-w.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