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最新突破!黄昱教授Nature Nanotechnology:用最少的铂,干最多的活!

新威研选
2022.07.26 17:18:53

编审:——


0.png

01

导读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绿色环保无排放、低噪音等特点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铂族金属(PGM)是目前商用PEMFCs不可缺少的催化剂材料,特别是用于加速缓慢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然而,目前商用PEMFCs的Pt金属使用量仍然很高,例如,丰田Mirai每辆车约使用Pt载量36 g,这显然不利于商用PEMFCs的发展。因此,在减少PGM负载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足够的活性位点,设计超细纳米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超细粒子含有高的表面能而显得不太稳定,在长时间工作后容易出现显著的颗粒降解、团聚。


02

成果背景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黄昱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石墨烯纳米袋封装的PtCo纳米催化剂,标记为PtCo@Gnp。其中,石墨烯纳米袋在PtCo粒子表面形成非接触外壳,使得PtCo@Gnp能够在极低Pt载量下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与耐久性。例如,当PtCo@Gnp用于组装膜电极,当Pt载量低至0.1 mg cm-2时,其质量活性实现创纪录的1.14 A mg-1,额定功率为10.1 W mg-1 (1.01 W cm-2),且在加速耐久性测试后,质量活性仅衰减34%,在0.8 A cm-2下的电压损失为23.5 mV,所有指标均超过了美国能源部2020年的设定值。此外,进一步降低Pt用量时(全电池中阴、阳极Pt载量合计0.07 mg cm-2),该膜电极仍然表现出高达1.21 A mg-1的质量活性,额定功率为13.2 W mg-1 (0.92 W cm-2),且在加速耐久性测试后,质量活性仅衰减27%,在0.8 A cm-2下的电压损失为18.8 mV。基于上述结果,可以预估在一辆额定功率为90 kW的燃料电池汽车中仅需消耗铂族金属达6.8 g,与内燃机驱动汽车中尾气催化转化器的铂族金属负载相当。相关工作以《Graphene-nanopocket-encaged PtCo nanocatalysts for highly durable fuel cell operation under demanding ultralow-Pt-loading conditions》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03

关键创新

(1)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封装结构,即石墨烯纳米袋封装的超细PtCo纳米粒子,由于石墨烯纳米袋与PtCo纳米粒子之间存在间隙,有利于PtCo活性位点的充分表达;另一方面,石墨烯纳米袋作为保护层,可以有效提高PtCo纳米粒子的稳定性。


(2)当Pt载量低至0.07 mg cm-2时,PtCo@Gnp实现了创纪录的1.21 A mg-1的质量活性,功率密度可达0.92 W cm-2;且在加速耐久性测试后,质量活性仅衰减27%,在0.8 A cm-2下的电压损失为18.8 mV


04

核心内容解读


1.png

图1 PtCo@Gnp的设计示意图与结构表征:(a)封装在石墨烯纳米袋中的超细纳米催化剂及尺寸变化对ECSA影响;(b)TEM图像;(c)尺寸分布;(d)暗场STEM图像与EDS元素映射;(e)明场STEM图像。@Springer Nature

由上述论述可知通过减小Pt催化剂的尺寸来减少Pt的使用量,从而形成超细纳米催化剂,可以获得高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图1a)。为克服超细粒子的不稳定性,在此提出了一种石墨烯纳米袋封装策略。采用这种设计,将超细催化剂封装在非接触的石墨烯纳米袋中,不仅可以实现Pt活性位点的暴露,还可以抑制催化剂的团聚,延缓Pt的氧化溶解、扩散和奥斯瓦尔德熟化过程。具体地,将有机金属Pt和Co前驱体共浸渍在碳载体上,于700℃高温热解、酸浸处理与随后的低温热处理,即可得到PtCo@Gnp。图1b的TEM图像表明,超细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碳载体上,平均粒径为3.0±0.8 nm。图1d的STEM图像和相应的EDS元素映射谱图证实了PtCo@Gnp形成了富Pt壳层的核壳结构。

进一步比较了暗场和明场STEM图像(图1e),可以看出:超细PtCo纳米颗粒被封装在由单层或少层石墨烯外壳组成的纳米袋中。所观察到的石墨烯纳米袋可能是在高温热解过程中,有机配体发生热分解、产生气态碳分子所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石墨烯纳米袋与PtCo之间存在一个间隙(0.4~1.0 nm),即形成非直接接触结构,有利于PtCo活性位点的表达。

2.png

图2 组装膜电极,在H2/O2下测定质量活性:(a)初始放电电压-电流曲线;(b)ADT前后的质量活性比较;(c)ADT后质量活性的保留率;(d)ADT前后的质量活性比较。@Springer Nature

进一步以PtCo@Gnp为阴极催化剂、组装膜电极(MEA),在H2/O2下进行性能测试。当阴极Pt载量低至0.06 mg cm-2(全电池中阴、阳极Pt载量合计0.07 mg cm-2),其初始(BOL)质量活性可达1.21 A mg-1,远高于商业Pt/C、c-PtCo催化剂以及DOE 2020指标。进一步进行加速耐久性测试(ADT),在阴极电位为0.6 V至0.95 V下进行电位循环扫描30000圈后,PtCo@Gnp的最终(EOL)质量活性仍高达0.89 A mg-1,质量活性保留率仍达到73%,远高于相同Pt负载的商业Pt/C、c-PtCo催化剂。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迄今为止在MEA测试中报道的最高EOL质量活性。

2.png

图3 组装膜电极,在全电池中阴、阳极Pt载量合计0.07 mg cm-2时,在H2/Air下测试性能:(a)初始放电电压-电流曲线;(b) Pt/C催化剂、(c) c-PtCo/C与(d) PtCo@GnpADT前后的放电曲线与功率密度曲线;(e)额定功率密度比较;(f)ADT前后,在0.8 A cm-2处的电压损耗。@Springer Nature

进一步在H2/Air条件下测试了PEMFC的实际性能。当全电池中阴、阳极Pt载量合计0.07 mg cm-2时,图3a的放电曲线显示,PtCo@Gnp在低到高电流密度范围内表现出明显优于Pt/C或c-PtCo/C的性能。同时,PtCo@Gnp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了0.92 W cm-2,即13.2Wmg-1,远高于DOE 2020指标(8Wmg-1)。同时,在ADT测试后,PtCo@Gnp的最终功率密度也达到了11.4Wmg-1,在0.8 A cm-2处的电压损耗仅为18.8 mV,低于DOE 2020指标(30 mV)。

4.png

图4 ADT后催化剂的表征、尺寸分布以及对应的膜电极性能测试:(a-c)TEM图像;(d)暗场STEM图像与EDS元素映射;(e,f)明场STEM图像;(g)ECSA比较;(h)氧传质阻抗的比较;(i)预计阴极催化剂中纳米粒子的密度。@Springer Nature

为了解PtCo@GnpPt/C之间的稳定性差异,进一步表征了在ADT测试后的催化剂。如图4a-c为Pt/C、c-PtCo/CPtCo@Gnp经ADT后的TEM图像。可以看出,Pt/C、c-PtCo/C在ADT后,颗粒尺寸发生显著增加至10 nm以上。相比之下,PtCo@Gnp上颗粒尺寸仅发生略微增大(从3.4±1.1 nm增大至5.1±1.7 nm),这清楚地表明石墨烯纳米袋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抑制PtCo粒子尺寸的增长,并提高了纳米催化剂的整体耐久性。

高分辨STEM图像和相应的EDS元素谱图证实,PtCo@Gnp中的PtCo纳米颗粒在ADT后仍保留了具有富Pt壳层的核壳结构。还需要注意的是,石墨烯纳米袋仍然保持在PtCo纳米颗粒上,但两者之间的间隙缩小了。

此外,由于PtCo@Gnp中粒子尺寸变化不大, 使得PtCo@Gnp在ADT后仍然保留了相对较高的ECSA,达32.4 m2 g-1,远高于Pt/C (13.2 m2 g-1)和c-PtCo/C (13.6 m2 g-1)。氧传质阻抗测试表明,PtCo@Gnp在ADT后的氧传质阻抗只增大了一倍,低于Pt/C(增幅6.4)和c-PtCo/C(增幅2.65倍)。Pt/C催化剂显著增大的氧传质阻抗,与颗粒尺寸的明显团聚有关,导致颗粒密度大幅度减小(从5.2×1013 cm-28.1×1012cm-2),增加了氧扩散到达活性位点的阻力。相比之下,PtCo@Gnp在ADT后的颗粒密度可达5.7×1013 cm-2,有利于氧的传质扩散,从而保证了催化剂的长期耐久性。


05

成果启示

综上所述,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封装策略,即将超细PtCo纳米粒子封装到石墨烯纳米袋中,从而实现了在超低Pt载量下长时间高效稳定运行PEMFC。研究发现,石墨烯纳米袋可以有效地阻止纳米颗粒的移动和团聚,并极大地延缓氧化溶解和扩散过程,从而有助于在ADT中保持超细PtCo纳米颗粒的尺寸。结果表明,当全电池中阴、阳极Pt载量合计0.07 mg cm-2时,该PEMFC仍然表现出高达1.21 A mg-1的质量活性,高达13.2 W mg-1的额定功率,且在ADT测试后,质量活性保留率达到73%,在0.8 A cm-2下的电压损失为18.8 mV,以上数据均超过了DOE 2020指标。据此推测,一辆额定功率密度为90 kW的燃料电池仅需使用6.8 g的Pt,这与现有的燃油车的尾气处理器中铂族金属的使用量相当。因此,本研究解决了目前PEMFC中存在一些关键挑战,是实现低Pt负载的高性能PEMFC的关键一步。


06

参考文献


Zhao Z., Liu Z., Zhang A., et al. Graphene-nanopocket-encaged PtCo nanocatalysts for highly durable fuel cell operation under demanding ultralow-Pt-loading conditions,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2-01170-9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文章系作者授权新威公众号发布,转载及相关事宜请联系小威(微信号:xinweiyanxuan)。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