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Thor,Dysonian
01
导读
氨 (NH3)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化学物质,目前,NH3的大规模生产主要通过Haber-Bosch (H-B)工艺,改善H–B过程能够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但是,对于传统的H-B工厂,该过程需要50%的天然气、31%的石油和19%煤炭为原料,会导致大量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扩大NH3合成范围,我们需要更节能、更环保、更灵活的工艺过程。在过去五年中,已经开发出大量用于有效N2活化的电催化剂,但是即使是在实验室水平上,所呈现的N2分子活化能力仍不能令人满意,开发一种令人满意的合成氨方法迫在眉睫,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上分析了激活惰性N2分子用于NH3电合成的原理,还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介绍了研究电催化剂表面N2活化过程的方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机遇,以提高N2活化和促进电催化N2还原反应(NRR)技术在电催化剂工程、工艺强化和器件架构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02
成果简介
近日,Energy Environ. Sci.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trategies to activate inert nitrogen molecules for efficient ammonia electrosynthesis: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的文章,研究人员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在微观和宏观水平上激活惰性N2分子用于NH3电合成的新兴策略进行及时和全面的回顾。从分子轨道理论的角度分析了N2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微电子结构,在此基础上,强调了电催化剂的微观电子效应,以增强N2的活化,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机遇,以提高N2活化和促进电催化N2还原反应(NRR)技术在电催化剂工程、工艺强化和器件架构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03
核心数据解读
图1.(a)NH3合成的新兴技术和过去五年发表论文的相应百分比;(b)电催化NRR的关键参数,包括 FE、电流密度和NH3产率,当前值与美国DOE的目标值之间的比较。@RSC
要点:
1.如图1a,电催化 NRR工艺越来越受到关注,过去五年发表论文约780篇,约占NH3 合成领域的78%。该技术可以直接利用丰富的N2气作为氮源,水作为氢源,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生产NH3的途径。
2. 事实上,为了促进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美国能源部(U.S.DOE)在2016年设定了这些关键参数的目标值,作为行业基准。如图1b所示,目前的法拉第效率(FE)保持在约60%,低于相应的目标值(>90%)。
图2.(a)NRR过程的反应途径;(b)电催化NRR过程的示意图,包括N2分子在电催化剂上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连续PCET步骤以及NH3分子的解吸附。@RSC
要点:
1.电催化NRR过程的反应途径可分为解离过程和结合过程(图2a)。在解离过程中,N2分子的N≡N三键在氢化步骤之前首先被拆分。对于结合过程,N2分子通过远端或替代途径直接氢化,直到形成NH3分子后才会分裂。
2.原则上,电催化NRR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简化:i)N2分子在电催化剂表面的物理吸附,ii)N2分子在电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化学吸附,iii)连续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步骤,iv)NH3分子的解吸(图2b)。
图3. 激活惰性N2分子用于电合成NH3的新兴策略包括微观电子效应、宏观外场效应、局部微环境调节以及N2活化过程的相应表征技术。@RSC
要点:
1.在深入理解N2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微电子结构的基础上,对激活惰性N2分子进行NH3电合成的新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2.首先,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分析了N2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并简要讨论了增强N2活化过程的有效策略,旨在全面介绍N2活化过程中的先进策略。据此,详细介绍了电催化剂改善N2活化的微观电子效应以及电催化剂的设计概念/原理(图3)。随后,强调了宏观外场(如光场、等离子体场等)和局部微环境调节诱导的内置静电场对协助削弱N≡N三键的影响。此外,还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别使用吸附能、偶极矩、键长、脱附温度、脱附峰面积等参数,回顾了研究电催化剂上N2活化过程的方法。
3.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机会,以改善N2活化和刺激NRR技术的实际应用,当然包括电催化剂工程、过程强化和设备架构等。
图4.(a)根据对N2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键能、电离势、HOMO-LUMO间隙和质子亲和力)的分析,对N2分子的惰性进行了说明;(b)简化的N2分子轨道能及图,表明N2分子既有成对的σ电子,也有空的π*轨道。@RSC
要点:
1.由于N2分子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固有的化学惰性,目前的电催化NRR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N2活化过程的阻碍,图4a简要总结了N2分子的具体物理化学性质,反映了其高稳定性和化学惰性。
2. 可以发现,N≡N键具有941 kJ mol–1的高解离焓和15.1 eV的高电离电位,表明N2分子具有很强的热力学稳定性。同时,N2分子在最高被占和最低未被占分子轨道(HOMO-LUMO)之间有10.8 eV的大能隙,这削弱了N≡N键在动力学上不利于通过电子转移过程。
图5.通过微观电子效应促进电催化剂对N2分子的活化过程的策略通常包括σ-供体效应、π-反供体效应以及σ-供体和π-反供体效应。@RSC
要点:
1.考虑到N2分子具有成对σ电子和空π*轨道,N2 分子可以通过电催化剂的微观电子效应有效地活化。
2. 在现有理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微观电子效应的角度,可以进一步总结并分为以下几类:i)向电催化剂提供N2的σ电子(σ-供体效应);ii)将电催化剂的电子注入N2的空π*轨道(π-反供体效应);iii)同步向电催化剂提供N2的σ电子,并将电催化剂的电子注入N2的空π*轨道(σ-供体和π-反供体效应)(图5)。
图6. 通过掺杂非金属原子(例如 B、Si、N、P、O、F、Cl)在电催化剂上构建缺电子位点、构建非金属空位(例如 N、S、P 和 Se 空位)的策略示意图 ,并设计支撑物(例如,选择聚酰亚胺、BCN 和 WO3 作为电催化剂基材)。@RSC
图7. 通过非金属掺杂对无金属碳电催化剂的不同缺电子位点进行说明。@RSC
图8.(a)块状B4C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b)液体剥离法制备的B4C纳米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c)B4C纳米片B 1s的高分辨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d) 在 0.1 M HCl 中每个给定电位下B4C纳米片上的 FEs和NH3产率;(e) 原始石墨烯和BG的LUMO(蓝色)和 HOMO(红色);(f) BG 的电荷密度差异(C 原子:灰色,B 原子:橙色);(g) 原始石墨烯和BG的N2-TPD曲线。@RSC
要点:
1.SEM和TEM图像证实了在液体剥落过程(图8a和b)后形成的纳米片,其暴露的面为B4C(110)面(0.280 nm的晶面间距)。B4C纳米片的B原子以B-B和B-C键的形式存在,结合能分别为187.5和189.1 eV(图8c)。
2.当作为NRR电催化剂进行评估时,B4C纳米片在-0.75 V的施加电位下与可逆氢电极相比提供了15.95% 的相对较高的FEs和 26.57 μg h-1 mgcat.-1 的NH3产率( 图 8d)。
3.石墨烯的HOMO和LUMO的电子分布是局域化且对称的,而BG的电子分布是非局域化和不对称的,表明B掺杂打破了石墨烯的原始电子平衡并在石墨烯中引入了不均匀性(图 8e)。
图9.(a)说明了所提出的硬-软酸碱理论,以促进N2活化过程,特别是通过掺杂O原子来提高MoSx的Lewis酸度或缺电子度;(b) O掺杂的MoSx的氧含量和相应的Mo的平均氧化态作为氧化时间的函数;(c)不同氧化时间的掺氧MoSx样品的NH3-TPD曲线;(d)F掺杂多孔碳的制备示意图;(e,f)不同外加电位下掺氟碳和未掺氟碳上FEs和NH3的产率。@RSC
图10. 通过掺杂金属原子、构建金属/氧空位和制造低配位/不饱和金属中心,在电催化剂上构建富电子位置的策略的示意图概述。@RSC
图11. (a 和 b) OVs-LaCoO3和原始 LaCoO3在不同施加电位下的 jNH3 和NH3产率;(c) N2-TPD结合质谱仪(N2-TPD/MS)分析OVs-LaCoO3和原始LaCoO3;(d) OVs-LaCoO3 和原始 LaCoO3的DRIFTS 剖面;(e和f) OVs-LaCoO3和原始LaCoO3的部分电荷密度,其中La、Co、O、N 和H原子分别由绿色、紫色、红色、蓝色和橙色球体;(g) OVs-LaCoO3 和原始 LaCoO3上的UL(NH3) 和 UL(H2) (UL(NH3) – UL(H2))之间的差异。@RSC
图12.通过宏观外部驱动力增强电催化 NRR过程中N2活化的示意图,通常包括光场、等离子体场等。@RSC
图13.光照下PEC NRR过程中光生电子、热电子和光热效应对光电催化剂的光场增强N2活化过程的说明。@RSC
图14. (a) NRR过程的PEC安装示意图;(b)BP/ITO电极的横截面SEM图像;(c)在(b)中所选区域的能量色散光谱仪图;(d)不同外加电位下EC/PEC NRR过程的电流密度;(e,f)不同应用电位下EC/PEC NRR的NH3产率和FEs;(g)光照下PEC NRR系统中N2分子活化和还原增强的示意图. @RSC
图15. (a)等离子体化NH3合成的反应器示意图;(b)在1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H2和NH3 产率;(c ,d) NH3产率和FE随电流密度的变化;(e) 不同功率N2等离子体的光学照片;(f) 不同等离子体功率下产生的NH3浓度。@RSC
图16. (a)计算的电流密度与Au针表面上表面K+离子的密度,其中针尖半径为5 nm;(b) 电场对CO2分子在Au表面吸附和活化的影响示意图;(c-h)来自开尔文探针原子力显微镜的SEM图像和相应的电场分布;(i) Au 针、棒和颗粒上CO2电还原的电流密度。@RSC
图17.(a,b)制备的掺氮碳纳米针状物的TEM和HRTEM图像;(c)计算了不同尖端半径下的电场强度;(d)作为电场强度函数的三个外层价轨道和三个虚轨道的相关轨道能级;(e) Fe掺杂的 MoS2纳米片的突起状形状的图示;(f ,g)Fe掺杂的 MoS2纳米片的像差校正HAADF-STEM和EELS元素映射图像;(h-j) 计算的静电场 (h)、AFM 图像 (i) 和通过AFM对Fe掺杂的MoS2纳米片(j)实验测量的静电场分布;(k)吸附在Fe掺杂的MoS2 纳米片上的 N2 分子的电荷密度差异。@RSC
图18.检测和研究催化剂表面N2活化过程的策略概述,包括DFT计算和吸附能、偶极矩和键长描述,以及N2-TPD表征和脱附温度和脱附峰几何面积等参数。@RSC
图19. 通过发展催化科学和促进过程强化,衔接电催化NRR过程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前景,包括扩展电催化剂的设计原则,更新电解质成分,开发用于检测N2活化的先进原位表征平台,强化催化科学与工程的协同作用。@RSC
04
成果启示
综上所述,本文在深入了解N2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微电子结构的基础上,从微观电子效应和宏观外场效应的角度提出了活化惰性N2分子以实现高效NH3电合成的新策略。作为内在驱动力,电催化剂提供的微观电子效应,可以通过电子相互作用有效地削弱N≡N三键极化。作为外部的推动力,宏观外场(如光场、等离子体场等)和内置静电场可以辅助电催化剂进一步活N2分子。总体而言,尽管这一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需要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弥合学术和工业指标并使技术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05
参考文献
Y. Ren, C. Yu, X. Tan, Q. Wei, Z. Wang, L. Ni, L. Wang and J. Qiu, Strategies to activate inert nitrogen molecules for efficient ammonia electrosynthesis: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Energy Environ. Sci., 2022,
文献链接: https://doi.org/10.1039/D2EE00358A
关于成果详情
扫码直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文章系作者授权新威公众号发布,转载及相关事宜请联系小威(微信号:xinweiyanx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