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Thor,Dysonian
可充电水系锌电池(RABs)理论容量(820 mAh g-1)高、安全性好并且成本低,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储能电池之一。但在水溶液电解质中的析氢反应(HER)和枝晶锌的生长严重限制了锌电池的应用。合适的电解液添加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最近,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 N–dimethylformamide tailors solvent effect to boost Zn anode reversibility in aqueous electrolyte”的论文。该工作通过在2 M Zn(CF3SO3)2-H2O电解液中引入30%体积分数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DMF与H2O间优先形成氢键,有效地降低了电解液中水的活性和去质子化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金属锌负极的脱嵌效率和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研究为设计低成本和有效的水系电解质中的作用提供了见解。
1)DMF在混合电解质中优先与H2O形成氢键,降低了电解质中水的活性,抑制了去质子化作用;
2)ZHD30电解液有效提升电化学性能:镀锌/脱锌效率高达99.4%,循环次数提高到300次;全电池3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6%。
图1 a) 2 M Zn(CF3SO3)2和b) ZHD30电解质的内部电解质结构和溶剂效应示意图。@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ZHD30电解质的内部电解质结构和溶剂效应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ZHD30电解液中,由于DMF不进入Zn2+的第一配位壳层,DMF中O和水中H之间的氢键网络被重新构建,从而降低水的活性。
图2 a) H2O-DMF和Zn(CF3SO3)2-H2O-DMF在不同体积下的1HNMR。b) DMF C=O振动的FTIR谱。c) 水O-H 伸缩振动的FTIR谱。 d) 水的 O-H 伸缩振动的FTIR拟合谱。 e) ZHD30电解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f) Zn2+、H2O、阴离子和DMF之间的RDF和配位数。@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随着DMF含量的增加,H2O-DMF混合溶液(HD)中1H的化学位移开始向低场偏移。这种转变是由于DMF中的O原子与水分子中的H原子(CO·H-O)发生氢键作用,使醛氢的核脱屏蔽(图2a)。当Zn(CF3SO3)2(2M)加入到低量DMF的HD中时,ZHD电解液中1H信号的下移与HD中的下移一致,证实只有DMF的氢键作用。在不同DMF体积分数ZHD电解液的区域FTIR图谱中,ZHD电解质在1660cm-1处表现出羰基(C=O)基团独特的拉伸模式(图2b)。随着DMF含量的增加(低30%),DMF通过氢键作用捕获的水导致ZHD电解质的谱带向低波数移动(红移),对不同氢键状态的量化表明,水分子与氢键受体结合的量显著增加,说明DMF的加入成功地调控了ZHD电解质中初始氢键网络(图2d)。
图3 Zn2+溶剂鞘层和局部氢键网络随DMF加入后的变化图式。a) 添加DMF后Zn2+溶剂鞘和局部氢键网络的变化示意图;b) DMF、H2O和Zn2+间的结合能。c, d) DMF与H2O结合的主要配置构型。e) 在不同配置构型中H原子的平均和最大原子电荷。f) 不同 Zn2+ 溶剂化鞘的电子亲和能。@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在没有DMF的2 M Zn(CF3SO3)2电解液中,水离子Zn(H2O)62+主导了溶剂化结构。引入后,DMF首先与H2O结合形成氢键( HBs)。随着DMF体积增加到30%以上,DMF逐渐插入到Zn2+的内外溶剂化鞘中,显著影响Zn2+的配位平衡,说明了加入DMF后2 M Zn(CF3SO3)2电解液中由于溶剂效应发生演变(图3a)。因此,DMF的引入量应控制在最佳热力学抑制HER的临界浓度。DMF浓度为30%(ZHD30)是DMF引发溶剂效应从单一氢键效应到配位效应和氢键效应共存的临界点,种浓度有利于DMF与水分子形成广泛的氢键,而不涉及DMF在Zn2+溶剂化鞘层中。
图4 a, c) 2 M Zn(CF3SO3)2 电解液和b, d) ZHD30 电解液中Zn||Cu 电池的电镀/剥离电压曲线和库伦效率。@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如图4a所示,基于2 M Zn (CF3SO3)2的CE仅为73.0%。由于这种常规稀溶液具有较高的水活性,在镀锌/剥离过程中发生了HER,使CE下降。此外,由于腐蚀和枝晶形成等竞争性副反应的发生,2 M Zn(CF3SO3)2在小于65个循环中观察到不稳定的剥离信号,平均CE值为95.3%(图4c)。相比之下,使用ZHD30,第一次循环的CE显着增加至87.7%,这极大地提高了电解质防止还原的内在能力(图4b)。如图4e所示,在2 M Zn (CF3SO3) 2中,随着镀锌过程中氢气的生成,电极上的锌层容易剥离电极,HER在体系中引起明显的突起。
图5 a) 2 M Zn(CF3SO3)2 电解液和和 (c) ZHD30 电解液中第50次电镀后沉积的Zn金属的SEM图像。b) 2 M Zn(CF3SO3)2电解液和d) ZHD30 电解液中的成核和生长过程的初始锌电沉积的原子力显微镜图。e) 在Zn(CF3SO3)2和ZHD30 电解液中电镀/剥离循环后Zn负极的XRD图。f) Zn||Zn电池中的恒电流镀锌/剥离曲线。g) 2 M Zn(CF3SO3)2电解液和 h) ZHD30电解液与Zn的接触角。@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与2 M Zn (CF3SO3)2电解质相比,ZHD30电解质显著抑制HER。从SEM图可以看出,在2 M Zn (CF3SO3)2电解液中循环后,片层状的物质覆盖了Zn电极(图5a)。XRD进一步证实该层由ZnO组成(图5e)。这种显著的腐蚀和钝化对镀锌/剥离的CE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最终破坏了锌电极。相反,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Zn负极在ZHD30电解液中循环50次后表面仍呈现平整无枝晶的形貌(图5c)。由于其疏水性,Zn金属在2M Zn(CF3SO3)2电解液中的接触角高达74.3°(图5g)。但DMF(30%)引入后,接触角降低到52.7°,表明DMF对Zn金属具有较高的润湿性(图5h)。低接触角表明DMF可能优先吸附在电极表面,从而抑制其腐蚀和钝化,有效提高了Zn负极的CE和循环稳定性。
图6 a) Zn|ZHD30|PANI电池的CV曲线。b) log(电流峰)与log(扫描速率)关系图。c) Zn|ZHD30|PANI电池在–40至+20°C温度范围的充放电曲线。d) Zn|ZHD30|PANI电池在不同的温度下电化学性能。e) Zn|ZHD30|PANI电池的循环性能。@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CV测试中,Zn|ZHD30|PANI电池的氧化还原峰的b值接近于1,表明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以赝电容行为为主(图6a, b)。随后测试了室温下Zn|ZHD30|PANI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图6e),在1 A g-1电流密度下,Zn||PANI电池在ZHD30电解液中循环350次后容量保持在133.1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1.6%。表明ZHD30基锌电池具有优越的性能、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
DMF加入在电解质后优先与H2O形成氢键,成功降低了电解质水的活性,抑制了水的去质子化作用。但是,过量的DMF插入到Zn2+溶剂化结构中恶化了电解液的稳定性,因此要综合考量DMF的最佳用量,以保证最好的电化学性能。本研究表明溶剂效应可有效抑制界面副反应,为设计低成本、高效的水电解质提供了新策略。
扫码直达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93/nsr/nwac051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文章系作者授权新威公众号发布,转载及相关事宜请联系小威(微信号:xinweiyanx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