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电极多孔,倍率显增

新威研选
2022.03.15 11:26:38

编审:Thor

01
导读

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的锂离子电池(LIB)对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至关重要。增加电极载量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最直接方法,然而,由于电荷传输路径变长,厚电极中的反应动力学会变得缓慢。特别是在高倍率下,缓慢的电荷传输限制了电池的充电容量和功率密度。


02
成果背景

近日,ACS Nano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ow-Tortuosity Thick Electrodes with Active Materials Gradient Design for Enhanced Energy Storage”的文章。该文章通过梯度设计构建了低曲折度厚电极,以避免厚电极中不均匀的反应动力学和锂化/脱锂过程。从隔膜到集流体,活性材料体积分数逐渐降低,减小了离子扩散距离,加速了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从而提高了倍率性能。另外,低的曲折度以及梯度结构能够实现高的载量(60 mg cm-2),这对于开发具有高能量/功率密度的电池很重要。


03
关键创新

1)沿低曲的折厚电极深度方向具有可控的AM梯度结构,以实现均匀的反应动力学。


2与传统LFP电极相比,厚电极中存在微通道,大大增强了离子传输动力学。


04
核心数据解读

1 锂化动力学模拟

图片1.png

1. (a)不同电流密度下,Li+浓度梯度归一化距离的变化(b)正极中锂离子嵌入过程示意图COMSOL模拟(c)向上和(d)向下AM梯度的低曲折度电极中的Li+分布。(e)锂化过程中电极不同深度的Li+浓度。@ACS

要点:

1、1a显示,在放电过程中,Li+浓度梯度在更高倍率或更厚的电极下变得更加明显。Li+的插入从隔膜侧的正极表面开始,然后向集流体侧进行(1b)。隔膜附近界面处的传质比靠近集流体界面处的传质更快,导致离子扩散速率不同,从而使得AM利用率降低。


2、使用COMSOL模拟锂化动力学来研究不同扩散路径对电极中Li+分布的影响。向上和向下梯度电极分别指从隔膜到正极集流体侧的AM浓度逐渐增加和减少。对于向上梯度电极,AMs集中在集流体侧,这延长了离子传输路径并降低了有效扩散系数(1c)。因此,在整个电极上形成了浓度梯度,底部电解液中的Li+浓度仅为顶部的18.6%,Li+分布不均匀(1e)。而向下梯度电极中,大多数离子到达反应位点的距离较短,降低了沿深度方向的电势梯度。结果,向下梯度电极底部的Li+浓度为0.63 mol L-1,是向上梯度电极的两倍,表明整个电极的Li+分布得到改善。


2 梯度结构的形貌表征

图片2.png

2. (a)具有梯度结构的低弯曲度LFP电极制备过程。电极(b)I(c)横截面和(d)IISEM图像。(e)I侧和(g)II侧的放大SEM图像以及(f)相应的碳元素分布。@ACS

要点:

1、在存在磁场的情况下,使用相转换法设计了具有向下AM梯度的低曲折厚电极(2a)。通过静电辅助自组装工艺制造了磁响应LiFePO4(mLFP)颗粒。当将带正电的超顺磁性氧化铁(Fe3O4)纳米颗粒添加到含有LFP颗粒的悬浮液中时,由于静电相互作用,氧化铁将自发附着在LFP表面,使LFP产生磁响应。通过在相转换过程中施加磁场获得具有梯度AM分布的自支撑电极。将N-甲基-2-吡咯烷酮(NMP)mLFP、superP和聚醚砜(PESF)混合而成的浆料浇铸在玻璃板上,然后将其置于磁场中使其沿厚度方向抬升mLFP。然后将浆液浸没在非溶剂浴中,溶剂和非溶剂之间的瞬时相分离导致形成指状的大孔。在浆料快速凝固过程中,形成了梯度结构。


2、在相转化过程中,浆料上表面直接暴露在非溶剂中,因此形成更小的孔。与基底接触的表面具有较大的孔,因为基底会影响浆料和非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2b-d显示,抛光后,电极两侧具有不同的孔径。2g、e中,较亮区域表示LFP,而较暗区域表示碳。LFP颗粒集中在顶部(I侧),而碳集中在底部(II侧)。图2f显示,I侧C原子浓度为30.31%,而II侧为52.57%,证实电极成分沿深度方向变化

3 CT断层扫描

图片3.png

3.a-c)具有LFP梯度的低曲折电极的纳米CT图像(蓝色,LFP;橙色,C;黑色,孔)。(d)沿z方向的二维图像切片@ACS

要点:

1、使用X射线纳米计算机断层扫描进一步研究沿电极厚度方向的梯度AM分布。电极的断层重构图像包括两个相,即LFP(蓝色)和C(橙色),其中z为厚度方向,x和y方向在电极平面内。3a-c显示,LFP和C之间没有相分离。沿z方向彼此相100 μm的切片二维图像显示,从顶部到底部孔径逐渐扩大(图3d)。在每个切片中,LFP和C充分混合并均匀分布在薄壁内。沿厚度方向,固相中LFP浓度降低,其信号强度减弱,而C浓度则呈现相反的趋势。


4 电化学性能

图片4.png

4. (a)具有向下、向上LFP梯度和均匀LFP分布的电极设计。在(b)、(c)和(d)不同LFP载量向上梯度、均匀和向下梯度电极的倍率性能。(e)不同LFP载向上和向下梯度电极的倍率性能比较,以及相应的半经验拟合曲线。(f)不同率和LFP载向上和向下梯度电极的过电势。(g)载量为30 mg cm-2时,向下梯度电极在3 mA cm-2下的长循环性能@ACS

要点:

1、为了揭示电池性能与电极微观结构的相关性,制备了三种不同载量(30、45和60 mg cm-2)的电极。4a显示了具有向下、向上LFP梯度和均匀LFP分布的电极设计示意图。均质电极采用相转换法制备,无需外加磁场,使AM沿电极厚度分布均匀。在30 mg cm-2 LFP载量和0.1-1 C的较低电流密度下,三个电极提供相似的容量,因为Li+有足够的时间从隔膜传输到集流体侧。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三种电极之间的容量差异变得明显(4b)。向下梯度电极在3 C时显示出最高的容量,为77.7 mAh g-1,而均质电极容量较低,为59.8 mAh g-1。向上梯度电极的容量甚至更低,在3 C时仅为48.4 mAh g–1。随着LFP载量的增加,向下梯度电极保持最佳性能,并且在较小的倍率下也具有容量优势(4c-d)。均质电极的倍率容量位于向下梯度和向上梯度电极之间。


2、然后,使用方程1确定每种电极中动力学限制过程的时间常数。

图片5.png

其中C/Cnt和τfit分别代表标称容量、放电时间和限速过程的时间常数。t是倍率的倒数。对于τfitt,放电时间明显长于限速过程的特征时间。因此,Li+有足够时间到达所有活性位点,因此容量接近理论值。当τfitt时,放电时间不足以使Li+扩散穿过电极,并出现传输限制,从而导致容量降低。4e显示,由于较厚电极内部的扩散路径较长,τfit随着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在30、45和60 mg cm-2载量下,向下梯度电极中的τfit分别为0.44、0.69和0.99 h,均小于向上梯度电极(0.58、0.95和1.45 h),表明向下梯度电极的动力学限制显着降低。此外,随着倍率增加,向下梯度电极的过电位增加比向上梯度电极慢,表明反应限制引起的内阻较小(4f)。向下梯度电极在3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也表现出稳定的循环性能(4g)。120次循环后面积容量超过4 mAh cm–2,容量保持率为100%。


5 动力学测试

图片6.png

5. (a)不同使用两个相同电极的对称电池奈奎斯特图。(d)30 mg cm-2载量的向下梯度电极对称电池放大奈奎斯特图。(e)ln|U(t) – U|弛豫过程中去极化时间(t)的变化。(f)具有各种LFP载量的向上和向下梯度电极之间Rionτ的比较。(g)向下和(h)向上梯度电极的CV曲线,扫速为0.05至0.25 mV s-1(i)峰值电流与向下和向上梯度电极扫速平方根的线性拟合。@ACS

要点:

1、对对称电池进行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以获得多孔电极中的离子传输电阻。在厚电极中,孔中的离子传输(Rion)为限速过程。Rion可以通过对称电池EIS曲线的45°斜线区斜率获得。5a-c显示,不同载量下,向下和向上梯度电极的EIS曲线都是由高频半圆、中频45°斜线和低频垂线组成。等效电路模型(TLM)拟合结果如5d所示。在固定载量下,两种电极中45°倾斜区几乎重合,表明孔内离子传输阻抗相似。因此,在非法拉第过程中,AM梯度对Li+扩散动力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5f显示,由于在较厚电极中离子扩散路径变长,Rion随着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两种类型电极在固定载量下显示出相似的Rion值。


2、通过直流(DC)极化方法研究了厚度对曲折度的影响(5e)。可以通过拟合方程2从线性区域的斜率获得去极化过程的特征弛豫时间(tδ)。

图片7.png

孔隙内的有效扩散率(Deff)可以从特征弛豫时间推导出来,曲折度(τ)是通过固有扩散率(Do)和有效扩散率的比值来计算的。开放且垂直的大通道使得电极具有低的弯曲度。5f显示,对于30、45和60 mg cm-2电极,弯曲度分别为1.74、1.64和1.67。随着厚度的增加,弯曲度保持不变,证实了厚度对曲折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接下来,研究了法拉第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对向上和向下梯度电极进行了不同扫速下的循环伏安法(CV)分析(5g,h)。峰电流和扫速平方根之间的线性关系表明,存在扩散控制的反应动力学。扩散系数(DLi+)可以使用Randles-Sevcik方程从拟合数据的斜率中推导出来(5i)。向下梯度电极显示出更高的DLi+,表明其促进了电化学反应动力学。


05
成果启示

该工作通过磁场和相转换法制备了具有梯度结构的低曲折度高载量AM电极。从隔膜到集流体,LFP浓度逐渐降低,缓解了沿厚度方向的非均匀传质,使得极化减少并提高了高倍率下的AM利用率。垂直于集流体排列的开放大孔减少了电极弯曲度,有利于提高离子传输动力学。AM梯度和低曲折孔隙增强了高载量电极中的反应动力学,从而缩短了Li+扩散路径,提高了高倍率下的容量。电化学表征和COMSOL模拟证实AM梯度对倍率性能具有显着影响。



关于成果详情

扫码直达

图片8.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文章系作者授权新威公众号发布,转载及相关事宜请联系小威(微信号:xinweiyanxuan)。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