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总结

新威研选
2021.12.04 10:13:27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及配比的一些汇总分享给大家,欢迎共同讨论学习

  • 一款好的电解液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1. It should be able to dissolve salts to sufficient concentration. In other words, it should have a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高介电常数→高的盐浓度)
  2. It should be fluid (low viscosity ), so that facile ion transport can occur. (低粘度→高离子传导性)
  3. It should remain inert to all cell components, especially the charged surfaces of the cathode and the anode, during cell operation.(对电极材料的惰性→优异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
  4. It should remain liquid in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In other words, its melting point (Tm) should be low and its boiling point (Tb) high.(低熔点,高沸点→宽温使用范围)
  5. It should also be safe (high flash point Tf), nontoxic, and economical.(高闪电、无毒、环境友好→安全性)

  • 介电常数&粘度:
  1. While all of the ethers, cyclic or acyclic, demonstrate similar moderate dielectric constants (2-7) and low viscosities (0.3-0.6 cP)(所有醚类溶剂,介电常数在2~7之间;粘度在0.3~0.6之间)
  2. All cyclic esters are uniformly polar (40-90) and rather viscous ( 1.7-2.0 cP)(环状酯类溶剂,介电常数在40~90之间,粘度在1.7~2.0之间)
  3. All acyclic esters are weakly polar (3-6) and fluid (0.4-0.7 cP).(非环状酯类溶剂,介电常数在3~6之间,粘度在0.7~0.7之间)

  • 溶剂发展脉络
  1. PC溶剂因为高介电常数,宽温度适用范围,高化学稳定性是最早被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溶剂,但PC存在的问题是循环性能差,最开始的研究方向是纯化PC,改善循环性能(后来发现这个方向是错误的);
  2. 1980年左右,醚类溶剂(四氢呋喃等),短期内能够改善锂的形貌,成为研究热点,但存在容量保持率差,长循环后悔产生锂枝晶的问题;
  3. 因为EC的高熔点,开始被认为不适合做电解液的溶剂,直到1970年Scrosati and Pistoia第一次将PC(9%)与EC混合,使得混合溶剂的熔点在室温以下,EC才被用到电解液中溶剂中;
  4. 最开始人们将EC与PC,还有醚类溶剂混合,但是因为PC和醚类溶剂的固有缺陷,一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直到1994年Tarascon and Guyomard第一次将EC与线性碳酸酯DMC混合作为电解液的溶剂,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更多的线性碳酸酯(DEC、EMC等)被加入到混合溶剂中;

  • 电解液的可使用温度区间

这个问题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质至关重要,但是系统性的研究比较少,主要原因是情况有些复杂,Tarascon and Guyomard第一次在LiPF6/EC/DMC体系中做了一些研究。

1.jpg


混合溶剂的bp(沸点)
这里有一个基本的结论:the upper limit of the liquid range for a binary system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bp of the lower boiling component(混合溶剂的上限使用温度是由溶剂中的低沸点物质决定的,换言之你加在多高沸点的溶剂,只要溶剂中有一种沸点低,混合后的溶剂沸点也是低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溶剂不会成为电解液上限使用温度的限制条件,如DMC的bp是190℃,EMC的bp是110℃,DEC的bp是120℃,但是LiPF6 的上限使用温度是70℃)
混合溶剂的mp(凝固点)
The mixture of two solvents should have an expanded liquid range with a lower melting temperature than that of either solvent individually (混合溶剂的凝固点在特定比例的点位会低于溶剂本身的凝固点,即比例合适的混合溶剂,可以降低电解液的使用下限温度)混合溶剂的凝固点与混合溶剂沸点的变化特征并不一致,凝固点的变化可以简单的用下面的相图来体现。
如下图,可以看出混合溶剂低温凝固点会出现一个最低点,而这个最低点是与混合溶剂的比例有关系的,如EC与EMC的最低熔点出现在EC比例为30%左右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大多数的商用液体电解液EC比例占30%左右的原因,图中在固相线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均为固体,且两种溶剂的固相基本是两相的形式存在,在液相线以上均为混合均一的液体,此温度也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建议使用温度下限温度,在液相线以下,固相线以上为固液混合物,液相线与固相线一般相交于最低的共熔点。
引入凝固点更低的溶剂,不一定会得到温度范围更宽的溶剂体系,如下图,将DMC(5℃)换成凝固点更低的EMC(-53.5℃),同样是在30%的含量情况下,EMC与EC混合后的溶剂液相线在DMC与EC混合溶剂的固相线以上。
2.jpg

要想使混合后溶剂拥有更好的规律性,就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分子结构相似,另外一个是熔沸点不要相差太大,换言之环状结构的与环状结构的混合,链状结构的与链状结构的相混合对混合体系的相容性更为有利,但是由于电解液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看低温性能,所以目前主流的设计还是环状与链状的混合。
3.jpg

混合溶剂电导率&粘度参数对比
因凝固点和相图测试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所以也会通过一些好表征的物理量来研究混合溶剂的配比,如电导率和粘度
4.jpg

5.jpg


溶剂对电导率的影响
电解液的电导率与温度、锂盐、锂盐浓度、溶剂等都有关系,本文针对溶剂,所以这里只讲溶剂对电导率的影响。
溶剂会影响到电解液的粘度和介电常数,进而影响电解液的电导率,如下图
6.jpg



以上内容源于锂电闲闲文-杜新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