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谁才是未来市场的最佳选择?

新威研选
2021.10.29 17:24:54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817%2F3b7a9316j00qxzovb000rc000hs009o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__nimg.ws.126.jpg

国内动力电池格局逐渐发生了变化,磷酸铁锂电池(后面简称LFP)无论是产量还是装车量都反超了三元锂,并且占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开始,LFP的产量反超三元锂电池,到了7月份更是实现双超,装车量亦超过了三元锂电池。


今年LFP电池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份额仍在扩大中,那么三元锂怎么就突然不香了?未来锂电池发展又会偏向磷酸铁锂吗?


1、成本导向

大家都知道动力电池价格高昂,占整车的成本大约在30%-35%。而动力电池的成本中,正极材料占比最高。因为含有很多贵金属元素材料,以三元锂电池为例,正极材料中包含钴、镍、这两种价格较贵的原材料。随着今年产业链的供应紧张,不少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惊人,让正极材料的成本上升,对电池生产企业造成不少压力。相反LFP的正极材料采用的是磷酸铁,本身价格就比钴、镍这些材料便宜,另加涨价后,两者的正极材料成本有了较大的差距。为了有效控制成本,企业也更愿意多生产LFP电池。


2、政策驱动

市场竞争离不开成本效益,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政策的指引。国内刚起步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指引和大量的补贴是关键。早期的补贴力度主要按车辆的续航能力区分,而续航能力高低主要依靠动力电池的性能。随着政策的不断改变,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成为市场的宠儿,在同样带电量下,LFP电池的体积和重量都要比三元电池大和重。当时不少电池企业主力发展三元锂电池技术,以取得更高的补贴和终端市场对高续航的需求。


3、技术升级和安全问题的关注

LFP电池一直给消费者的印象都是中低端,高端车型大部分都是首选三元锂电池。而且在续航能力偏弱的特性对消费者使用电动车时的焦虑最为影响。LFP是如何扭转消费者以及市场对它的印象?这点不得不提“刀片电池”。在2020年3月,比亚迪向外界发布了一款全新改良设计的LFP电池,并以一系列现场严苛的试验,突显其安全性。之前国内时常发生电动车自燃事件,消费者对于电池的安全性存在怀疑,直到比亚迪一针刺穿电池组,并没有发生冒烟或自燃状况,LFP电池总算挽回了消费者的信心。


除了安全性提高了,在另一个短板能量密度方面,通过电池组内部架构重新设计,在有限的空间放置更多的电芯单体,提升电芯的占比,从而提升能量密度。进一步收窄与三元锂电池的续航差距。


4、市场热销车型带动

目前国内热销的新能源车型在前十排名中,搭载磷酸铁锂版车型占了大部分,特别是五菱宏光Mini、特斯拉的Model 3和Y、比亚迪的汉、宋车型,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也直接带动了更多汽车厂家在旗下车型使用LFP电池,相比搭载三元锂电池车型,LFP电池车型有明显的车价下降,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更实惠的选择。


未来除了LFP和三元,还有其它技术路线吗?


src=http___www.gg-lb.com_uploadFile_images_(16).JPG&refer=http___www.gg-lb.jpg


从国内市场和电池产业的发展来看,LFP的需求更广一些,除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在储能这块也是有广阔的市场。无论是LFP还是三元锂,相信都不是未来唯一的选择,动力电池技术和产业仍在高速发展阶段,很多新技术和材料人需要不断研发、试验。而LFP和三元锂电池都有各自的短板以及技术层面的天花板,未来全球需要各方面更完美的动力能源。


目前已有不少新的技术路线推出,像全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四元锂电池、大圆柱电池、甚至钠离子电池,都是全球锂电池未来发展方向,电池技术需要持续的迭代、研发、改善,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无论哪一款产品,都有着它合适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我们需要多种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来协同发展绿色能源,为全球碳中和零排放做出贡献。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