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ckweb
编审:Thor
一、导读
碳材料利用技术的进步,预示着人类能源系统的巨大飞跃,人们对先进碳材料的研究从未停止。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但步骤繁琐、成本高、收率低,很难同时精确控制形貌、尺寸和成分。通过一步合成工艺大规模制备形貌可控、尺寸和成分可调的多功能先进碳复合材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成果背景
近日,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Powerful One-Step Puffing Carbonization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of Versatile Carbon Composites with High-Efficiency Energy Storage”的文章。研究人员采用一步法将麦芽糖合成了大孔隙率、多层孔结构、高导电率、组分和比例可调的碳基复合材料(CPC)。将Li2S原位注入到CPC中,制得的硫掺杂SCPC/Li2S正极材料表现出优秀的电化学性能:2C倍率下的容量达到621 mAh·g-1,300次循环后容量依然保持在443 mAh·g-1。该成果提出了一种低成本、大规模合成功能多样、组分可调的碳基复合材料新方法。
三、关键创新
1)以麦芽糖为原料,利用膨化碳化和原位碳热反应机理一步合成大孔隙率、多层孔结构的交联碳材料CPC和复合材料;
2)合成的SCPC/Li2S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在2C倍率下放电容量为621 mAh·g-1,30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为44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58.3%。
四、核心数据解读
1. 水蒸气吹出的3D孔结构
图1 (a,c)CPC制备过程示意图;(b)麦芽糖的碳化过程;(d-i)CPC的SEM图像。 @Wiley
麦芽糖由两个葡萄糖单元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是一种理想的碳源。研究者以麦芽糖为原料,在管式炉Ar气氛中、150~900℃范围内进行了一步膨胀碳化反应:约100°C下,麦芽糖会释放出所含水份,水蒸汽充当了致孔剂,直接吹制出互联、分级的孔隙结构,CH2OH-转化为烯烃共轭羰基;在150°C时,麦芽糖的内部气体压力和外部Ar压力建立了动态平衡,导致体积膨胀;随着温度升高到600℃,羰基逐渐转化为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最后,当温度升高到900°C时,这些芳香族化合物形成大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的交联膨胀碳材料CPC(图1b),整个过程通过气泡膨胀机理实现(图1a,c)。
通过SEM,研究者发现CPC由许多平行碳层组成,碳层中的孔径为100-300 µm(图1d-e);平行多孔碳层之间通过纵向的碳分支连接在起来,形成三维分层多孔结构(图1e-f);CPC由许多相互连接的纳米片形成交联多孔结构,厚度为200-400 nm,大孔为100-500 µm(图1d-g)。同时,麦芽糖的高粘度也有利于形成均匀的分级多孔结构。
2. 万物皆可CPC
图2 (a)各种CPC复合材料的制备示意图;(b-c)麦芽糖及其衍生物的照片;(d)CPC及其复合材料的照片。 @Wiley
研究者发现麦芽糖几乎与所有化学试剂和前驱体均相容,利用其合成了多种复合材料,如CPC/Si、CPC/Ni、CPC/TiNb2O7、CPC/TiO2、CPC/CoO、CPC/NiO、CPC/TiN,CPC/NbC、CPC/木霉孢子碳(TSC),如图2b-d所示。
图3 CPC复合材料的表征。(a)SEM图像;(b)TEM-HRTEM图像;(c)CPC/Si的XRD图谱;(d)CPC/TiO2的SEM图像;(e)TEM-HRTEM图像和f)XRD图谱;(g)CPC/TiN的SEM图像;(h)TEM-HRTEM图像和(i)XRD图谱;(j)CPC/TNO的SEM图像;(k)TEM图像和(l)XRD图谱;(m)CPC/Ni的SEM图像;(n)TEM-HRTEM图像和(o)XRD图谱;(p)SEM图像;(q)CPC/NbC的TEM-HRTEM图像和(r)XRD图谱。 @Wiley
研究者利用SEM、TEM和XRD等技术对制备的各种CPC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发现这些复合材料都由纳米片形成了交联多孔结构(图3a、d、g、j、m、p),只是加入了其它物质,纳米片的表面变得更粗糙、厚度更大。加入的物质分为两类:预成型前驱体(如Si、TNO、TiO2、TiN)和化学试剂(如NiCl2、NbCl5、Li2SO4)。
对于预成型前驱体,直接添加到麦芽糖中,无化学反应,在一步碳化过程中,这些直径为几纳米到微米的颗粒会随着CPC结构的形成而膨胀。如图3a,b的CPC/Si中Si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为15-30 nm;CPC/TiO2(图3d,f)和CPC/TiN(图3g,i)中,TiO2和TiN的平均尺寸分别为100 nm和15-30 nm,当TiN的含量达到81%(图3g,h)时,CPC与TiN纳米颗粒形成泡沫结构;当TNO含量增加到87.4%时,TNO成为主角,整个结构转化为由众多相互连接的TNO/C组成的TNO泡沫结构(图3j-l)。
对化学试剂,金属盐在膨化碳化过程中会发生碳热反应。以氯化镍为例,溶解到麦芽糖中后,在一步膨化碳化过程中与麦芽糖反应得到NiO中间体,通过NiO与CPC的还原作用将进一步转化为100-120 nm的Ni纳米粒子(图3m-o)。
研究者认为只要化学试剂和前驱体与麦芽糖相容,就能制备出CPC复合材料。
3. 把硫包进去提高了电化学性能
图4 SCPC/Li2S复合材料的表征。(a)三维模型;(b-d)SEM图像;(e-g)TEM-HRTEM图像;(h)EDS映射图像。@Wiley
利用万能的CPC技术,研究者以对甲苯磺酸作为硫源,制备了SCPC/Li2S,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他们发现SCPC/Li2S除了由许多相互连接的初级纳米片形成交联多孔结构外,还有许多次级纳米片(图4c-f);生成的Li2S纳米颗粒为20-40 nm,均匀嵌入到CPC中,同时产生大量40-80 nm的纳米孔;Li2S纳米颗粒结晶良好,被厚度为3 nm的碳层覆盖,极大限制电化学反应中的体积变化,抑制了穿梭效应(图4f,g)。
图5 CPC/Li2S和SCPC/Li2S正极材料的表征、电化学性能和DFT计算。(a)XRD图;(b)第一循环充电电压曲线;(c)0.2C倍率的充放电曲线;(d)在0.05C下前三个循环后的倍率性能;(e)循环性能;(f)CPC/Li2S和SCPC/Li2S的能态密度(DOS)曲线;(g)通过键长、电荷分布和电子密度差分析,优化Li2S在CPC和SCPC表面的吸附构型;(h)Li2S和Li2S6在CPC和SCPC表面的吸附能;(i)Li2S团簇在CPC和SCPC上分解能量曲线。 @G @Wiley
由于SCPC/Li2S有更大的体积膨胀空间,电化学性能也更好:当充放电压在1.7-4.0 V、Li2S负载量为2.0 mg·cm-2时,电极在2.37和2.31 V表现出两个氧化峰,在2.32和2.06V表现出还原峰,可逆性更好、极化更低;在0.05 C下循环3次后,SCPC/Li2S电极(图5d)在0.1 C倍率下放电容量高达1032 mAh·g-1,远高于CPC/Li2S的mAh·g-1;当倍率增加到2 C时,SCPC/Li2S的容量保持在621 mAh·g-1,而CPC/Li2S仅为410 mAh·g-1;在300次循环后,SCPC/Li2S电极在2 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仍为44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58.3%,远优于CPC/Li2S电极的332 mAh·g-1和39%(图5e)。
研究者采用DFT从原子水平上阐述了多硫化物与CPC和SCPC的相互作用,发现随着硫原子的引入,SCPC的p带中心明显上移,化学键轨道比增加,意味着在与多硫化物相互作用时将产生更多键轨道,相互作用增强(图5f),CPC和SCPC构型的电子密度差分析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图5g)。
五、成果启示
研究者以麦芽糖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大孔隙率、多层结构的交联膨胀碳材料CPC,将硫元素引入后,SCPC/Li2S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原因有三点:①主/次纳米片交联CPC结构,使离子/电子扩散距离更短,限制了多硫化物的溶解,加速了电化学反应动力学;②硫原子对多硫化物的强烈吸附,同样抑制了其溶解,提高了活性材料的利用率;③碳层有效避免了Li2S纳米颗粒的聚集,抑制了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维持了电极的结构完整。
文献链接
A Powerful One-Step Puffing Carbonization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of Versatile Carbon Composites with High-Efficiency Energy Storage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dma.202102796)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