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Dysonian, Thor
一、导读
双离子电池(DIBs)是一种集成本低、工作电压高和环保等优点于一身的新型储能设备。与传统的金属离子电池(MIBs)不同,DIBs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均参与充电/放电过程,阴离子嵌入石墨的电压较高,导致较高的工作电位。常规电解质一般不能同时满足宽电压窗口和高浓度的要求,从而导致DIBs较差的循环性和受限的能量密度,因此开发宽工作电压范围和高浓度的新型电解质体系是关键。
二、成果背景
近期,Adv. Energy Mater.上发表的一篇题为“High Oxidation Potential ≈6.0 V of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 toward High‐Performance Dual‐Ion Battery”的文章,开发了具有宽工作电压范围和高电解质浓度的新型电解质(4 M LiFSI/TMS)体系。
三、关键创新
1、高浓度电解质的氧化电位高达6.0 V,有效抑制了高压下气体的产生;
2、改善FSI-在石墨电极中可逆性和容量;
3、浓缩电解质的DIBs,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4.7%,全电池能量密度可达~180Wh kg-1。
四、核心数据解读
①高浓电解质氧化能力评估
图1. 离子电导率,LSV测试,拉曼测试 @Wiley
★要点:
1、高浓度4.0 M LiFSI/TMS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约1.8 mS cm-1,确保了有效的离子传输。
2、线性扫描伏安法测试Li|不锈钢半电池评估了电解质的氧化电势,0.8 M LiFSI/TMS的氧化电位为5.5V,证明了基于砜的电解质具有出色的氧化稳定性。浓度增加,LiFSI/TMS的氧化电位进一步提高(1.6 M:≈5.93 V,4.0 M:≈6.44 V)。
3、拉曼测试表明,高浓电解质有助于增强氧化电位的原因在于自由溶剂分子的去除。
②高浓电解液产气研究
图2. 锂|石墨半电池的循环伏安测试和电池产气测试 @Wiley
★要点:
1、0.8 M LiFSI(EC:DMC)电解质中,氧化峰位于4.5 V,但未出现相应的还原峰,表明FSI−在石墨上为不可逆的插层。在0.8和4.0 M的LiFSI/TMS电解质中,有与氧化峰对应的还原峰,即该体系中FSI-在石墨中为可逆的插层。
2、通过原位气相质谱检测电池中产生的气体,发现在传统的电解液体系(LiFSI/EC:DMC)中有大量的CO气体生成,在0.8 M的LiFSI/TMS中观察到少量H2的生成,在0.8 M的LiFSI/TMS中仅检测到微量的H2产生,表明高浓电解液有助于抑制气体的产生。
③阴阳离子共插入探究
图3. 原位监控FSL-在石墨中的脱嵌反应 @Wiley
★要点:
1、与低浓度电解液系统相比,4 M高浓度电解液系统的DIBs在3.0–5.2 V电压范围内显示出较高的容量和可逆性。在200 mA g-1时的容量为113.3 mAh g-1,库伦效率为92.8%,相比之下,浓度为0.8 M低浓度电解液系统的DIBs的容量较低(48.1 mAh g-1),库伦效率仅为64.3%。
2、原位X射线衍射揭示了FSI-可以在石墨中高度可逆的插入/脱出。
④对称电池性能
图4. Li|Cu半电池,Li|Li对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Wiley
★要点:
1、4 M高浓度电解液体系的Li|Cu半电池中具有较低的平均极化电压(34 mV),循环100圈后库伦效率可达98%。高浓电解液下的较低电压极化应归因于稳定的电解质/电极界面。
2、Li|Li对称电池也显示4 M高浓度电解液体系具有比0.8 M低浓度电解液体系更低的极化电压(44.9 mV vs 170.7 mV)。
⑤理论计算
图5. 锂的沉积形貌以及理论计算SEI的形成 @Wiley
★要点:
1、对沉积了锂的铜表面进行XPS表征,N1s和F1s峰强度的增加表明LiFSI盐更有可能参与SEI层的形成。LiF和LiN组分有助于增强SEI层的强度。
2、LiFSI盐和TMS溶剂的局部态密度图: 在高浓度下,LiFSI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水平比TMS更低,即LiFSI在锂金属表面的还原程度更大,从而形成富含F和N的SEI层,有利于锂的均匀沉积。
五、成果启示
本文提出了用于DIBs的4.0 M LiFSI/TMS高浓度电解液。该电解液具有~6V的氧化电位、可以可逆地插入FSI-并在高工作电压下抑制了电池产气。该工作为开发有效提高DIBs的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文献链接
欲知成果详情,扫码直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文章系作者授权新威研选发布,转载及相关事宜请联系小威(微信号:xinweiyanx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