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中的主要材料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其中电解液好比是锂电池的血液,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的载体,决定了电池的循环、高低温和安全性能。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的核心原材料,其成本约占整个电解液生产成本的40%左右。
近几年来,由于下游需求市场增长,我国电解液产量稳步增长,占据了全球大部分份额。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电解液市场出货25万吨,同比增长38%,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10亿元。2020年中国电解液市场出口量为4.3万吨,同比增长91%。出口企业包括有天赐、新宙邦、国泰等头部企业。出口规模提升主要受欧美地区动力锂电池企业的需求提升。
2020年出现高增长的因素有:
1、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疫情逐渐受控,各行业复工情况理想,国内经济恢复迅速
2、2020年下半年国内电池企业出货量暴增带动上游产业增长
3、欧洲新能源汽车销售理想,产销提升带动全球主要电池企业需求增长
4、两轮电动车内销、出口双向增长
5、家用和商用储能电池需求增长,特别是国内基站储能电池需求旺盛
6、3C消费电子市场增长
从国内电解液企业产量数据统计,排名前10家的企业合计出货量达到21.9万吨,占行业总出货量的81.4%。其中天赐材料以7.2万吨的出货量排名第一,新宙邦排名第二,国泰华荣位居第三,东莞彬彬和比亚迪位列四五位。国内头部企业像天赐材料、新宙邦、国泰华荣均与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有业务合作,同时还涵盖了消费电子类和车厂的供应商。在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量增长带动下,更有利于头部企业的发展。同时,头部企业资金充足,已开始在欧洲市场布局建设生产基地,进一步开拓客户资源,满足两个主要市场的增长需求。
国内电解液行业发展趋势
1、垂直领域布局把握供应量和成本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大,电解液企业普遍需要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在产能扩大同时亦要稳定生产原材料供应。国内电解液头部企业已延伸至原材料领域,除了保证稳定供应量外,还要控制好成本。其中六氟原材料占电解液成本比例最大,且价格受制于产能投放时间周期性强,是影响电解液价格的核心因素。未来国内六氟大部分产能会集中于头部企业。
2、加强研发能力,与电池企业合作
电解液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添加剂类型和比例,其中新锂盐和添加剂是重点。目前锂电池向高电压和高镍化方向发展,添加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且体系更加复杂,可与电池厂加强合作,共同研发新配方。同时亦能提升研发效率和节省研发费用。
3、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留强汰弱
随着龙头企业产能扩张,用成本和产能不断抢占市场份额。电池厂商出于对质量和供应量的稳定性考虑,更倾向和大企业合作,对电解液的中小企来说,生存空间逐渐被头部企业蚕食,加快行业洗牌,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锂电池电解液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欠缺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与日韩企业有差距
国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解液制造市场,但在核心技术方面,落后于日韩头部企业。由于国内电解液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发展落后于日韩等国,特别是添加剂的技术专利更是被外国企业垄断。限制了国内电解液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研发。
2、行业门槛、投资成本较低,重量不重质
由于电解液的生产成本较低,建设周期较短,早期吸引了不少没有行业经验的投资者,为竞争市场,特别是中低端市场,往往麻木扩张生产,最后产能过剩,只能不断降低产品价格出售。这种重量不重质的经营手法不利于国内行业的整体向上发展。
3、固态电池、燃料电池对行业的冲击
近年来,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兴技术受到市场重视,并认为是未来的最佳动力电池。但以目前的技术离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商用仍有较长时间,三五年内对电解液行业冲击不大。但相关技术的出现及研发,已对电解液行业未来的发展有所限制。
国内头部企业的优势
客户资源,龙头企业与海内外大客户建立了长期的绑定合作关系,可以持续获得大规模的订单。天赐材料、新宙邦、国泰华荣等企业的客户覆盖了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三星、松下等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同时还有消费电子、整车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
产能规模,国内如天赐材料、新宙邦和国泰华荣,自身资金实力较好,早已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在欧洲建设了生产基地,在产能扩张进度上处于领先位置。同时在国内新建产能也在加速,在产能扩张竞争上领先。预计到2021年底,天赐材料产能将达到20万吨/年,新宙邦产能将达到15万吨/年,国泰华荣产能将达到7万吨/年。
总结:
目前,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日本和韩国厂商发展较早,掌握了行业技术的最高点,但在产能和市场份额落后于国内企业。而国内厂商经过近年的高速发展,跑出了部分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而这些头部企业在稳步扩产之余,同时亦加大对技术研发、产业升级,逐渐从过往以量占优转为技术为首,保量亦要保质。未来随着国内电解液企业技术的不断累积和进步,中国电解液行业的国际地位将会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