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领域升温,是市场需求还是资本的角力?

新威研选
2021.06.01 15:37:07

src=http___www.chinaweekly.cn_upload_image_20201130_6374233301297406045426493.jpg&refer=http___www.chinaweekly.jpg


国内近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火热,除了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外,庞大的市场潜力亦是吸引资本、企业入局的主要因素。在2021 Q1季度,国内动力电池项目整体投资超过1600亿元,年产能计划达350GWh,对于国内头部企业纷纷扩张增加产能,是市场需求增长,还是加速市场竞争?


头部企业掀起投资热潮


中航锂电在厦门扩建动力电池扩产项目,分为两期工程,总投资达100亿元。

蜂巢能源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投资110亿元建设动力电池电芯及PACK生产研发基地,规划年产能28GWh。


宁德时代接连宣布将在江苏、广东、四川和福建四省扩大其动力电池产能,总投资约395亿元。


亿纬锂能在广东省惠州市扩建动力电池二期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39亿元。


孚能科技与吉利汽车在赣州合资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300亿元,一期项目投资85亿元,年产能12GWh。


比亚迪在长春投资100亿元,新建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成为比亚迪在国内第八家生产基地。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高速发展,也随之带动了动力电池产能需求的增长。在产能需求猛增的趋势下,今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扩产的消息频频传出,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


抢占市场份额,加速行业洗牌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疫情受控国内经济复苏强劲,开启了新一轮动力电池投资潮。目前,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主要被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LG化学这几家占领,当中宁德时代基本占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头部企业的自身优势和资本入场,行业踏入了新一轮发展。头部企业加快产能扩产满足市场增长需求,这导致行业加速洗牌,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影响最大。


国内头部企业除了稳固国内市场外,同时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成为企业的战略发展之一。而国内第二梯队动力电池企业逐渐成型,在产能提升后,有望在未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未来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加快,头部企业优势不断增强,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如今,动力电池行业的门槛逐渐提高,只有在核心技术、产能、资金、客户资源上具有一定优势的电池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对比起早年前的新能源发展热潮,动力电池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都偏低,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表现缺乏。现在国内动力电池以技术为主导,推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发展。


企业纷纷扩产,满足市场需求还是产能过剩?


src=http___upload.fjii.com_2019_0209_1549677765289.jpeg&refer=http___upload.fjii.jpg


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3.6GWh,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过130万辆。而2021年第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23.2GWh,新能源汽车第一季度总销量为44.3万辆。同比去年数据增长幅度大,体现市场需求强劲。当然去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各行业整体数据都偏低。对于企业今年的扩产计划,大部分产能实现在今年年底开始。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国内动力电池总产能不排除有库存状况出现。如未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情况,该如何处理?专家建议,应当提前统筹优化产能,根据终端消费市场,统筹电池产能,不提倡过度上马,以优质产能为主。如有产能过剩可转出口市场,调整供应市场比例。


产能扩展展现强者恒强效应


未来动力电池行业“强者恒强”效应凸显,整体企业数量会逐渐减少。动力电池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小型企业比较难达到汽车企业的要求,无论产能供给还是性能技术,未来趋势一定是大规模的电池厂才有能力在市场立足。头部企业的集体扩产有助于稳定或降低成本,但不利于行业良性竞争发展,应鼓励行业或企业多方面发展,产生差异化。


传统车企的入局对电池企业有什么影响?


src=http___pic2.zhimg.com_v2-19c589000025d1a7e016fa0494e40101_1440w.jpg_source=172ae18b&refer=http___pic2.zhimg.jpg


除了电池企业,像国内外传统车企通用、大众、特斯拉、福特、吉利、长城、长安等整车企业也在自建或合资建厂,保障其未来新车型的电池供应。对于车企自造电池有利于稳定及丰富自己的电池供应链,短期时间对电池制造企业并不会构成很大的影响,毕竟产能和技术开发都没有头部电池企业的快速灵活。而且电池属于化学领域,和车企的制造业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动力电池生产线的成本几乎是汽车生产线的两倍,短期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并不足以帮助车企们摊薄生产线的前期成本,甚至比对外采购成本还高。


传统车企入局动力电池产业已是未来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抢占了传统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空间。对于资本、企业入局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可视为新鲜血液,毕竟行业才刚上快车道,未来仍有很多可能性或转变,目前需要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共同维护、协助行业的良性发展。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