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凹爱凸的锂,偏爱的,热爱的!

新威研选
2021.05.31 14:15:12

编审:Dysonian, Thor


我说过,我不闪躲。我非要这么做,讲不听也偏要爱,更努力爱。

——题记


一、导读

锂金属因其超高比容量(3860 mAh·g-1)和低电化学电位(3.040V vs SHE)而成为最受关注的重要负极材料。然而,锂枝晶生长、不稳定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循环中无限的体积波动等因素严重阻碍其应用。合理的设计锂宿主来调节锂的均匀沉积并适应循环伴随的巨大体积变化是主要的解决策略。其中,最常用的锂宿主是碳基材料,但天生是一种疏锂(lithophobic材料,从而极易导致非均匀的锂成核和枝晶形成,通常采用引入异质晶种或者原子来诱发形成亲锂(lithiophilic位点,但,外来的和尚不一定念的经。

能否实现自我蜕变,来诱发疏锂向亲锂的转变呢?

答案是:这个可以有!


二、成果背景

基于上述问题,那么,碳的自我革新之路是什么?回到晶体形核基本理论,曲面似乎具有更好的成核能力,因此,设计具有曲面结构的碳材料或许是一盏明灯。近日,ACS Energy Letters发表的题为“Lithium Storage in Bowl-like Carbon: The Effect of Surface Curvature and Space Geometry on Li Metal Deposition”的成果,巧用“碗状”碳的凹面结构实现了锂的沉积。借助原位电镜的强大功力,直接观察到锂金属在碳纳米碗中的沉积过程,即:凹、凸面截然不同的成核模式。


三、关键创新

1、用原位电镜技术直接观察到锂金属在单个或多个碳纳米碗(CBs)中的沉积过程;

2、表面曲率诱导的择优形核与成长:锂偏爱在立的碳纳米碗凹面形核,却不爱凸面;

3、彼此密切接触的纳米碗形成的限域空间降低了锂的形核能,诱发凸面形核;


四、核心数据解读

一、单个碳纳米碗上的锂沉积/剥离过程 

1.jpeg

1原位透射电镜观察碳纳米碗上沉积锂的过程 (a1)原始状态;(a2,3)在凹沉积一半和全部的锂(a4)进一步沉积,从边缘生长出来的锂金属的表面(b)对应的SAED图;(c1-3)锂剥离过程;(d1,e1)24和第43次循环的锂沉积形态及(d2, e2)对应的SAED图 @Wiley

单个碳纳米碗上的锂沉积/剥离过程如1所示。当可移动Li/Li2O电极与碳纳米碗接触,施加3V偏压触发锂沉积反应。最初的CB(1a1)经过连续的Li+嵌入而被锂化,导致其尺寸增加和外壳膨胀。然后,锂在CB的凹面形核、横向生长,如1a2的沉积路径所示。使凹空间的一半充满锂。在沿凹面横向生长的过程中,锂完全保持在CB的边缘以下,直到半球空间完全充满锂(1a3)。进一步沉积后,锂金属向上生长并脱离凹面,在暴露的表面上形成晶面(1a4),1b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清晰的表明表面的刻面为单晶。

然后,反向施加偏压触发锂剥离(图1c1-3)。锂沉积物从顶面被剥离,导致锂不断地缩回到碗的凹面中。剥离过程中,锂金属一直保持与碳基底的接触,表明它们之间有很强的亲和力。完全剥离后,CB恢复了其原始形态,没有留下锂残留物。SAED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在不同循环中形成的单晶锂沉积物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取向(1b、d2、e2),表明锂在CB上的成核本质上是一个随机过程。因此,锂在CB上的沉积在微观尺度上是不可重复的,导致锂晶体的各种取向和晶面形态(1a4、d1、e1)。

在不同的碳纳米碗上的重复循环中,没有观察到发生在凸面上的锂沉积,表明负曲率表面比正曲率表面更有利于Li沉积


二、单个和多个碳纳米碗上沉积锂的过程

2 单个和多个碳纳米碗上沉积锂 (a,b) 单个碳纳米碗上沉积锂的示意图;(c)两个碳纳米碗凸面形成的间隙空间中进行沉积;(d)在五个相连的碳纳米碗上沉积锂 @Wiley

碳纳米碗的内部空腔也是容纳锂金属的择优区域。如2ab所示,在沉积到凹面之前,锂金属率先填充到碳纳米碗的空腔内。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负曲率主导的沉积规则似乎失效了2c1-4展示了这样一个例子,Li沉积在两个凸面之间,而不是凹面上。这表明,与碗的凹面相比,碗之间的空间更有利于储锂。此外,图2b4中的Li也被沉积在碳纳米碗的凸面上。因此,通过最小化锂金属和碳衬底的表面积,可以显著降低系统能量,类似于在CBs的内腔中填充锂。因此,当凸面与其他凸面或凹面耦合以形成完全或部分限域空间时,尽管其曲率为正,在能量上有利于锂沉积

当多个碳纳米碗彼此相连时,锂沉积也会发生。如2d1-4所示,有趣的是,尽管第一个碳纳米碗与Li/Li2O电极直接接触,但它仍未出现沉积。锂金属跳过第一个碳纳米碗进行沉积证明了体扩散或位错蠕变不是碗状条件下锂生长的机理。因此,与孤立的碳纳米碗(1)相比,内部具有更多限域空间的密切接触的碳纳米碗(2-5)更有利于Li沉积,揭示了相邻碳纳米碗对锂沉积过程的影响。


三、原位SEM观察多个碳纳米碗表面镀锂

3 原位SEM观察碳纳米碗表面沉积锂 碳纳米碗表面沉积锂的(a1-3)示意图和(b1-3)SEM图;(c1,2)(b1)中的四个CBs沉积锂的放大图像;(d)四个CBs的中心未填充区域在沉积过程中的直径时间的函数 @Wiley

在锂沉积在多个碳纳米碗的凹面中之前,碳纳米碗之间的间隙首先被填充,如3a2,b2所示。特别关注其中四个碳纳米碗(如3b1中黄色虚线所示),如3c1,2所示,每个碗的凹面从边缘向中心逐渐充满锂。如3d所示,中心未填充区域的直径逐渐缩小到零。这种向内生长的行为不同于在单一碳纳米碗上观察到的横向生长。原因是在多个碳纳米碗表面沉积锂时,可以从各个方向提供锂离子,导致向内生长。因此,锂在碳纳米碗上的生长行为强烈依赖于它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


五、成果启示

当绝大多数研究聚焦于碳的表面改性来诱导形核位点时,这项研究独辟蹊径的关注了晶体形核位置的几何环境对锂形核和生长的影响。偏爱凹面的独行侠与团结互助的凸面队伍之间,看似不同的形核模式,却紧紧围绕着晶体生长理论的根基。因此,基于最基本的材料形成理论,往往能发现至简的解决之道。正所谓,大道至简通向真理之翼。


文献链接

欲知成果详情,扫码直达!


更多学术前沿资讯
尽在新威研选App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文章系作者授权新威研选发布,转载及相关事宜请联系小威(微信号:xinweiyanxuan)。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