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成下一个风口?

新威研选
2021.05.27 15:35:52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建议推行发展新能源充电配套,从公告看出,除了增加公共充电桩数量和布局外,推行换电模式与充电模式互补,提供给新能源汽车用户更多选择,还能进一步带动上下游配件产业链的发展。


国内换电领域的首个基础通用国家标准《电动车换电安全要求》于今年4月30日发布,为行业发展定下了标准和规范。此项标准规定了可换电电动车所持有的安全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将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为行业发展定下了规范化和标准,利于各企业日后在该领域的发展。


src=http___dingyue.ws.126.net_3BVQj88jecC8KA7TtiDBPfpxLmlLI9SYNOBWwH4dJF7NF1553751978914compressflag.jpg&refer=http___dingyue.ws.126.jpg

src=http___p1.itc.cn_images01_20210422_1de503b119334d519d28236a0f463113.jpeg&refer=http___p1.itc.jpg


国内首先推行换电模式的是蔚来汽车,自行设计建设的换电站,占地空间不大,而且全自动化,每次换电只需要3-5分钟。对比目前支持快充模式的充电桩能节省更多的时间,让换电的体验与燃油车去油站加油一样便利。虽然换电模式能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一大痛点与焦虑,但目前换电模式仍有发展的瓶颈。


1、各品牌车型电池规格不一,备存电池难,投资成本高


目前各大新年能源车企推出的车型,在电池规格、型号、形状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对于换电来说是一大难题。如果要满足市场上热门车型的换电需求,那一个换电站需要备存几十组不同品牌车型的电池,市场上主流的动力电池,动辄从几万、十万,十几万都有,每款热门车型都备2-3组,这成本压力对运营商来说是不小的门槛。据资料显示,目前单个换电站的投入约为300万元,同时考虑到国内发达城市,土地的高价值和高密度区域用地紧缺,都增加了换电站的运营难度和成本。


2、用户价值观


用户消费价值观,据投资分析师表示,在C端客户市场,大部分消费者更希望拥有私人的电池,不太愿意不停更换上别人的电池。随着公用充电桩数量的增加,消费者目前仍视充电模式为首选。


3、可针对特定行业或车型类别进行试验


专家指出,短期内推行换电模式有一定难度,可针对某些行业作为试点,如出租车、物流车、环卫车、大型工程车、公交车等,这类较为单一车型的行业进行试验推广。当行业试验成熟,未来推行统一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标准,换电模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展。如没有统一电池标准,各家车企都建设自己品牌的换电站,这对于城市空间、用地规划造成压力,特别在一线城市繁华地段,找寻合适的空间、地方更为困难。


未来市场发展


src=http___p9.itc.cn_images01_20210418_1421110110e44b8c91e6da5101390e92.jpeg&refer=http___p9.itc.jpg


目前全国投入运营的换电站数量约600座,主要建自奥动、蔚来和伯坦三家公司。其中奥动、伯坦面向公共换电领域,而蔚来则是服务自己品牌的车主。年前,中石化分别与蔚来汽车、奥动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换电站和换电服务网络,并计划2025年前将建成5000座换电站。对于中石化进入换电领域,它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遍布全国各地的油站网点进行改建或加建换电站,除了能减轻城市用地压力,同时亦能形成强大的换电网络,提供用户便利性。


src=http___p8.itc.cn_images01_20210316_485aab6f258a4544ba258307f0327a16.jpeg&refer=http___p8.itc.jpg


业界认为,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能互补不足,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用车情况,选择最优的方式进行能源补充,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性,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0年-2025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982亿元-1831亿元,换电模式到2025年可带来180亿元的设备需求以及千亿元的市场规模。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又增加推动力,有利于配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