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和两轮电动车快速发展带动下,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畅旺,不少企业都在积极扩产以抢占市场增长份额。目前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已基本成型,主要是中日韩三强(宁德、LG、松下),三家企业已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而且在技术研发、产能规模、成本、客户资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从目前市场经营环境来看,要想在动力电池行业占一席位,除了有核心技术外,资本、规模扩展都不可或缺。
技术优势
动力电池在技术方面要求比较高,没有一定的技术累积、沉淀,很难生产出优质的动力电池。目前电池的高技术要求,主要在电芯原材料运用、隔膜、电池管理系统等。如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很难生产出符合市场竞争的产品,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存在隐患,这点也是主机厂重点考虑的方面。动力电池的技术迭代较快,新型锂电池、固态电池以及燃料电池都是业界认为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国内不少电池企业也着手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也是大企业需要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和前瞻性,背后需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和顶尖技术人才。而对于中小企业,这往往是最受限制发展的层面,只能跟着头部企业的技术指标前进,而这些技术大多数存在壁垒,想短期突破或掌握核心技术那谈何容易。
资本优势
技术的背后离不开资金和人才两样重要因素。头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都是靠背后的资本投入为动力。一旦掌握了新型技术,除了能领导市场外,同时亦能一定程度地限制了竞争对手。目前海内外头部电池企业都在积极扩展生产规模,同时延伸至上游产业,收购或并购原材料生产商,以取得运营、供应方面的优势,满足未来扩产的需求,达到更高效的成本控制。相关机构分析,每1GWh电池生产线投资成本约3-4亿人民币,按目前市场规模,至少要5GWh以上的产能才能达到市场效应,这么一算,扩产的投资基本需15-20亿元的开支。像国际头部的LG化学、三星SDI、松下、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企业,产能都已达到了100GWh以上的规模,可见自身的资本及资金运营都具备雄厚实力。
规模优势
根据国内数据统计,今年4月份,国内动力电池共生产了12.9GWh,同比增长 173.7%。装车量前三名电池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3.82GWh,占比45.5%)、比亚迪(1.23GWh,占比14.6%)、中航锂电(0.78GWh,占比9.3%)。无论从企业产能还是装机量,宁德时代在国内展现出强大的优势,并且与排名身后的企业有明显的差距。可见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几家头部企业,颇有垄断竞争的局面。未来行业资金和技术集中的特点越发重要,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靠拢,加速行业洗牌,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要想突围抢占市场变得困难重重。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升温,近年兴起了新一轮动力电池投资潮。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公布的相关新投建项目达20余个,整体投建资金达1600多亿元,建设年产能超过350GWh。这些项目基本都是龙头企业,像宁德时代、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比亚迪,项目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落成和正式投产。这一轮投资热进一步加速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并可能产出几个世界级的头部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员认为,如今要想进入动力电池行业的门槛已经提高,只有在技术、规模、资金、资源上具有一定优势的电池企业才有可能在市场上持续竞争和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