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48GWh,同比增长了128.6%。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亚迪、三星SDI、SKI、中航锂电、国轩高科、AESC(远景)和PEVE(丰田与松下合资),这10家企业总共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94%。在中资电池企业普遍录得盈利增长情况下,作为全球电池行业龙头的松下电池和韩国的SKI居然在最近的财务报告上出现业绩倒退和亏损。
松下电池日前对外公布财务报告(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松下实现销售额6.70万亿日元(约3951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1%;实现营业利润2590亿日元(约153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2%;净利润为1650亿日元(约9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27%。而韩国SKI的财务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集团电池销售额达5263亿韩元(约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0%,不过经营亏损扩大至1767亿韩元(约10亿人民币)。
松下电池收入的减少,这归于两点。第一作为全球头部的电池企业,随着中资,韩系的快速崛起,抢占了不少海外市场份额,已落后于国内的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第二是市场太过于依赖特斯拉,虽然双方的合作依旧紧密,且明年预计会为特斯拉投产新型的4680电池,但集团管理层也意识到潜在的威胁。松下计划通过生产其他品牌电动汽车通用的电池,目前已与丰田成立了动力电池合资公司,并开始为其批量供应电池,致力于提升电池业务销售额。
而SKI这方的压力显然更加大,由于海外新工厂建设的初始成本升高,导致运营亏损扩大。SKI目前在海外扩建的项目有;匈牙利第二工厂计划2022年Q1投产,而第三工厂将于今年Q3开始施工。中国盐城工厂和惠州工厂将于今年Q1投入运营;美国第一工厂将于2022年Q1投产,而第二工厂将于2023年Q1投运。海外这些项目建设期相对集中,所以前期投入确实不少。
除了这些支出,SKI集团还有一笔巨额支出,就是在4月份的专利纠纷案,两家企业SKI与LG新能源达成了和解协议,当中SKI需给予LG新能源2万亿韩元(约合115亿元)专利费。据了解,SKI将在2022年前向LG新能源支付一半现金,并从2023年开始支付其余的特许权使用费,这笔资金支出可谓给公司带来不少的困难。经济分析师认为,这会影响到SKI集团未来3-4年的财务状况。就目前情况,集团出售了旗下业务股份,以及海外扩建项目股份,务求保持集团的资金运转,不影响电池生产扩建项目,这也是集团一致看好的行业发展趋势。
对于两家全球电池头部企业,财务方面出现了不同情况的坏消息,但基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相信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目前只需要做好财务规划控制成本,通过扩充产能,提高销售额。但中资企业的快速扩张也对他们造成不小威胁和压力,毕竟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幅最大的就是中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