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与”锂”相爱相杀的边界在哪?

新威研选
2021.05.17 17:29:13





一、导读

众所周知,锂通常以针状或枝晶的形式沉积在石墨负极,这些锂与电解质的反应活性较高,会逐渐消耗活性锂,在锂脱出过程中,导致“死锂”的产生。此外,不断的电池循环会产生更多的“死锂”,使电池内阻增加,导致进一步的镀锂,周而复始不停歇。锂的不断电镀导致电池库伦效率(CE)的持续降低,电池寿命将被严重衰减。锂枝晶的生长将会刺穿隔膜,进而发生热失控甚至爆炸;另一方面,电镀锂与电解质之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即使未产生内部短路,过多的热量积累也会导致火灾或爆炸。因此调节锂在石墨电极中电镀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方法,然而,一些关键问题仍未解:

1) 在工业石墨电极中,有多少锂金属可以长期循环?

2) 镀锂石墨电极的安全性能怎么样?

3) 在锂化石墨表面进行可逆电镀/剥离的实际库伦效率是多少?





二、成果背景

基于以上关键科学问题,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锂离子电池石墨电极镀锂的安全边界是什么?近日,在国际化学权威期刊Angew. Chem. Int. Ed.发表的题为“The Boundary of Lithium Plating in Graphite Electrode for Safe Lithium-Ion Batteries的成果,通过确定石墨负极中均匀镀锂的量,电池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能;由于镀液中锂离子分布均匀,可以消除死锂的存在,可逆镀液中锂离子的平均库仑效率高达99.5%。这项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实用锂离子电池的快充能力、低温性能和能量密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关键创新

1、通过调节锂沉积层的均匀分布,确定了锂沉积的容量极限为锂化石墨的25%

2、通过制备局部高浓度电解质,形成稳固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从而抑制锂枝晶,实现锂均匀地沉积在石墨负极。






四、核心数据解读

一、锂沉积过程中的形貌变化

溶剂化鞘层中包含许多阴离子的局部高浓度电解质,有利于在石墨表面形成无机物占主导的稳固的SEI膜,得益于这种SEI膜,过量的锂可以均匀地沉积在整个石墨电极上。锂的均匀分布有望实现在电池安全性能优越的前提下,循环过程中不产生“死锂”。而过量的锂沉积会破坏SEI膜,因此有必要量化石墨负极上锂的最佳沉积量。

图1 锂嵌入和沉积过程中石墨形貌演变a)锂在石墨电极中嵌入和沉积的电化学曲线b)不同阶段的SEM图像 @Wiley

石墨电极中锂的嵌入和沉积过程如图1a所示,在0V以上为LiC6的形成过程,0V以对应锂电沉积过程。基于LiC6的容量(367 mAh g-1),定义了锂的沉积量(LiC6+25% Li:460mAh g-1、LiC6+50%Li: 550mAh g-1、LiC6+100% Li:740mAh g-1)。图1b不同阶段对应的SEM图像,可以看出,锂完全嵌入石墨后(LiC6)形态发生很小的变化。当20%的锂沉积时,在石墨表面产生细小的颗粒;沉积50%锂时,锂覆盖部分石墨表面;沉积100%锂时,石墨表面都被锂层覆盖。值得注意的是,过量的锂镀层呈现为块状锂而没有锂枝晶,这一点对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即使是少量“死锂”的形成也会阻碍石墨随后的嵌锂/脱锂过程。因此,石墨电极中锂沉积的量应小于锂化石墨容量的50%。

二、电池安全性测试

图2电池安全性能测试不同荷电状态的(a)具有均匀的沉积和(b)具有锂枝晶电池红外图像以及相应的(c)过充电测试的温度-时间曲线;针刺过程中(d)具有均匀的沉积和(e)具有锂枝晶电池红外图像以及相应的(f)针刺试验的温度-时间曲线 @Wiley

安全性能是锂离子电池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中最重要的因素。如图2所示,对具有均匀锂沉积和含锂枝晶的电池进行了过充及针刺性能测试。

过充测试如图2a-c所示,在125%的荷电状态下,均匀锂沉积和含锂枝晶的电池表面温度相差不大。然而,具有锂枝晶的电池表面温度在130%荷电状态时开始快速升高,并且在159%荷电状态后产生火焰,发生爆炸。而具有均匀锂沉积的电池在147%荷电状态仍保持稳定的表面温度,直到167%荷电状态时才产生过多热量,发生爆炸。

针刺测试如图2d-f所示,实验对象为均匀沉积25%锂和具有锂枝晶的石墨电极。对比来说,得益于稳定的SEI,具有均匀锂沉积的电池产生的热量较少,而含Li枝晶的电池会破坏SEI,导致大量副反应的发生。因此具有均匀锂沉积的电池的最高表面温度约为66℃,远小于具有锂枝晶的电池(90℃)

图3 均匀锂沉积锂枝晶电池的过充实验 @Wiley

3表明,具有均匀锂沉积的电池的表面温度在130%荷电状态下开始显示出缓慢升温的趋势,而在125%荷电状态下的表面温度与在100%荷电状态下的表面温度相同。这些结果表明,需控制石墨电极锂的沉积量不超过锂化石墨容量的25 %

三、电池性能

4 均匀锂沉积的石墨电极在石墨/半电池和NMC/石墨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石墨电极(a)无均匀锂沉积层和(b)均匀锂沉积层的电压曲线;(c)循环过程具有均匀锂沉积和具有锂枝晶的石墨电极的库仑效率;(d)金属锂的实际库仑效率;(e)NMC/石墨电池无均匀锂沉积层和均匀锂沉积层的长循环性能 @Wiley

无均匀锂沉积层与均匀锂沉积的石墨电极在0.23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石墨/锂半电池电压曲线如4a-b所示。无均匀锂沉积层石墨电极在嵌锂过程中有0.20,0.12,和0.08 V三个电压平台,初始库仑效率为94.6%。当锂进一步沉积在锂化石墨表面时,0 V以下出现另一个电压平台,均匀锂沉积的石墨电极初始库仑效率为94.5%。

图4c所示,在0.70 mA cm-2电流密度下进行循环测试,在最初的五个循环中,具有均匀锂沉积层的石墨电极的库仑效率增加到99%,并且在随后的100圈中维持在99%以上。而对于含锂枝晶的石墨电极,循环10次后,库仑效率为99%,但很快衰减至80%以下。随后计算了在锂可逆沉积和剥离过程中金属锂的实际库仑效率(4d),金属锂的平均库仑效率为99.5%,表明石墨电极中均匀锂沉积的超高可逆性。无均匀锂沉积层和含均匀锂沉积层的NMC/石墨电池长循环性能如4e所示, 含均匀锂沉积层全电池在循环500次后的容量为1.85 mAh cm-2,容量保持率为80.2%,性能远高于无均匀锂沉积层的电池。





五、成果启示

为了解决石墨电极中锂金属沉积的安全隐患,常规思路是抑制锂沉积,而本文则提供了利用锂沉积层实现高安全性的新颖策略,为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快充能力和低温性能提供了思路


欲知成果详情,扫码直达!


更多学术前沿资讯
尽在新威研选App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文章系作者授权新威研选发布,转载及相关事宜请联系小威(微信号:xinweiyanxuan)。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