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力锂电池制造商发展迅速,除了第一梯队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外,近年第二梯队企业也快速冒起。中航锂电在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装机量排名第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4GWh,同比增长976.9%,国内企业排名第3,堪称行业一匹黑马。这与公司近年积极扩建产量,着重技术研发水平相关。
早前,中航锂电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中航锂电厦门基地30GWh动力电池扩产项目达成合作共识。据了解,中航锂电厦门生产线扩建后将达到年产量50GWh,规模进一步提升。一期项目已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投产,二期项目预计在2022年左右落成投产。
政策补贴退坡促使公司调整重组,重新找准市场定位
中航锂电成立于2007年,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雷天能源联合创办。2009年8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重新组建了公司,并更名为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2010年年中,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主中航锂电,将锂电池业务调整为公司的核心主业,当时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客户以新能源客车为主。但到了2017年补贴退坡,新能源客车整车厂将资金压力转嫁至电池厂商,公司十年来首次亏损,净利润为负1.08亿元,公司也进入较为混轮的局面,这时也迎来重组。重组之后,中航锂电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人事。2018年7月,由刘静瑜掌舵,开始大力调整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从过去发展商用车配套转向为乘用车配套,并将产能重点放在三元锂电池上。乘用车市场的开拓,对中航锂电的崛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装车量的提升,与长安、东风、吉利、广汽等车厂合作,在当年行业环境困难状况下,中航锂电逆势增长,同比增长53.6%。为后期积极扩建产能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中航锂电积极扩建产能、动力电池装机量、企业正在快速发展道路,从2007年成立至今,公司已在国内拥有四个生产基地,厦门、成都、常州、洛阳,产品涵盖了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大体系。除外还自行研发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及锂电池材料的研发。
成都基地
与成都经开区签署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达成5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项目
常州基地
规划产能70GWh,一期与二期已经量产,三期的相关锂电池生产设备正在进厂,今年下半年将投入量产。此外,项目四期正在建设中,五期、六期也已破土动工。
洛阳基地
现有产能10GWh,主要以生产新能源商用车电池、储能电池及特种电源。根据四个基地的未来几年的规划,中航锂电到了2025年总产能可达200GWh+
电池技术方面
中航锂电研发出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系统不起火技术及产品。该产品依靠突破的电芯技术、及稳定的结构设计、采用更精准高效的热管理技术,解决了三元锂电池热失控难题,同时在使用寿命及性能方面也有大幅提升。电池包采用首款MIR-平台PACK技术,续航超过800公里,支持超级快充技术,从5%-80%只需20分钟,行驶30万公里无衰减。
与车企深度合作
这款新型锂电池将会率先搭载在广汽新能源车型上,早在2019年3月,中航锂电就与广汽新能源达成合作,2020年年底,广汽资本参投了中航锂电的Pre-A轮融资。中航锂电也针对广汽新能源的车型需求,打造出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装备在埃安品牌的车型,让其车型性价比,技术方面更有优势。
把握全球能源转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航锂电近年的发展可谓称得上行业的一匹黑马。但能否在今年成功跻身前三还存在不确定性,面对的竞争对手实力都很强,海外有LG化学和松下,国内也要留意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孚能等赶超,特别是国内的竞争对手,个个实力不俗,且各自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对于中航锂电来说,国内的竞争压力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