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发极化的铁电材料可以产生内部电场,在电子和光电领域具有众多应用。近年来,由于半导体与铁电体之间的耦合效应,低维铁电纳米/微米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的新候选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由于铁电纳米/微米晶体的带隙较宽,很难在可见光下实现高效光催化。为了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拓宽铁电材料的可见光光电响应范围,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如纳米粒子设计、掺杂和异质结构复合等。具有自发极化的铁电材料可以提供一个内电场,为设计压电/热释光电效应驱动的催化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最近,天津城建大学赵巍教授联合中山大学戴叶婧教授课题组利用铁电材料引入内电场调控光催化剂载流子传输行为,并有效地提高光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首先,作者利用水热合成Ag2O/BaTiO3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其光催化性能可通过压电、热电、半导体和光激发之间的耦合效应而大大提高。Ag2O/BaTiO3的光电化学(PEC)测试表明,在1.5 VSCE下,复合材料的光电流密度为3.48 mA/cm2,分别是纯BaTiO3和Ag2O的1.5倍和1.3倍,0.5 VSCE下的瞬态光电流密度是纯BaTiO3的20倍。在变温场和超声激励下,Ag2O/BaTiO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较光照条件下有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铁电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工作以标题“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Ag2O/BaTiO3heterostructure microspheres by the piezo/pyro-phototronic synergistic effect” 发表于化学领域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
图1 Ag2O/BaTiO3结构表征
通过液相合成工艺得到Ag2O/BaTiO3复合材料外观呈球形,其直径为600–700 nm。当Ag2O/BaTiO3的质量比为1.5:1时,可以观察到直径为40-60 nm的Ag2O纳米粒子附着在BaTiO3微球表面。当Ag2O/BaTiO3比例较低时,Ag2O颗粒不能有效包覆在BaTiO3微球上。当Ag2O/BaTiO3比例较高时,Ag2O颗粒大量出现并分散在BaTiO3颗粒中,影响了整体性能。TEM高分辨结果表面,晶间距离分别为0.282、0.272和0.236 nm,分别对应于四方BaTiO3的(101)平面和Ag2O的(111)和(200)平面。这些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表现为Ag2O纳米粒子与BaTiO3微球之间具有良好的异质结构。
图2 BaTiO3,Ag2O和Ag2O/BaTiO3的循环瞬态光电流性能
与Ag2O光电材料不同,宽禁带铁电钛酸钡的集光效率极低。另外,其吸收边从纯BaTiO3的330 nm移动到异质结Ag2O/BaTiO3复合材料的470 nm,相应地带隙分别为3.22 eV和2.48 eV。这是由于BaTiO3和Ag2O之间形成了异质结构,且后者的禁带较窄(计算为1.19eV)。因此,Ag2O/BaTiO3复合材料降低了材料内部载流子激发所需的能量,拓宽光响应范围,从而显著提高光催化性能。这是由于Ag2O/BaTiO3异质结构的形成,在BaTiO3表面引入了活性表面态,意味其具有更高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
图3 BaTiO3,Ag2O和Ag2O/BaTiO3的污水分解能力表征
与BaTiO3或Ag2O相比,Ag2O/BaTiO3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这是由压电/热释光效应引入极化电荷所致。Ag2O/BaTiO3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和超声波照射下120 min内对97% MO溶液进行脱色,而Ag2O/BaTiO3在可见光条件下的脱色率仅为91%。该复合材料的最终光催化效率约为纯Ag2O(70%)的1.4倍和纯BaTiO3(40%)的2.4倍。与机械混合Ag2O/BaTiO3粉末(120 min内MO降解率为64%)相比,该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因此,这些结果表明,钛酸钡的压电光电效应可以通过形成Ag2O/BaTiO3微球异质结构来有效地提高光催化活性。
图4 Ag2O/BaTiO3的催化机理研究
在可见光下,Ag2O纳米粒子中主要产生电子-空穴对,但电子和空穴的随机运动导致复合速率较高,从而削弱了光催化性能。BaTiO3晶体作为一种铁电材料,由于存在自发极化,其表面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当Ag2O和BaTiO3形成异质结时,这些极化电荷会吸引Ag2O纳米颗粒中的空穴或电子,从而更有效地分离这些光生载流子,从而提高Ag2O的光催化性能。当施加超声波时,钛酸钡晶体会间歇性地受到压应力,在压应力状态下,极化电荷增加,从而吸引更多的载流子,从而提高光催化性能。
作者利用压电/热释光电子学协同效应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催化性能的微球状Ag2O/BaTiO3复合材料。在变温场和超声激励条件下,Ag2O/BaTiO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较光照条件下有较大提高,这与光生载流子在变温场中的吸附、释放以及超声波激励循环有关。在1.5 VSCE下,Ag2O/BaTiO3的光电流密度为3.48 mA/cm2,分别是纯BaTiO3和Ag2O的1.5倍和1.3倍。本研究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制备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铁电催化剂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Zhao W, Zhang Q, Wang H, et al.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Ag2O/BaTiO3heterostructure microspheres by the piezo/pyro-phototronic synergistic effect. Nano Energy, 2020: 104783.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7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催化开天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威研选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