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立强&吴劲松团队新成果:实现OER预催化剂的彻底重构,用于超稳定工业电解水!

新威研选
2020.11.27 18:16:49

1.jpg


成果简介

析氧反应(OER)作为金属-空气电池、电解水等能源转化装置中关键的半电极反应,由于其涉及复杂的4电子反应,导致其动力学反应缓慢,通常需要克服较大过电势,从而限制了这类装置的转化效率。使用高效的OER电催化剂、或OER预电催化剂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对这类预催化剂的原位重构进行实际表征。

鉴于此,武汉理工大学的吴劲松教授、麦立强教授等人提出了蚀刻-浸出-重构策略,实现对大量水合物预催化剂的完全重构。以NiMoO4·xH2O为例,重构过程包括:在电氧化过程中,结晶水与MoO42-一起发生共浸出,同时形成NiOOH。从本质上讲,由于碱性溶液的深度渗透蚀刻、预催化剂的强共浸出效果,这是实现预催化剂的完全重构的必要条件。而对于退火后的NiMoO4来说,整个晶体结构在碱液蚀刻作用下无法分解,只能在表面形成重构层,无法对内层组分进行深度蚀刻和重构。

由这一策略所制备的OER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结构,可避免催化过程中的颗粒团聚,促进了催化组分的全面开发,研究发现其催化稳定性高达1350小时,满足了工业要求。相关工作以《Complete Reconstruction of Hydrate Pre-Catalysts for Ultrastable Water Electrolysis in Industrial-Concentration Alkali Media》为题在《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发表论文。

2.jpg


图文导读

3.jpg

图1 关于OER重构的文献总结

以Ni为基础的OER电催化剂,如硫化物、氮化物和磷化物,在强氧化环境中其热力学稳定性不如氧化物。在OER条件下,其表面会发生重构形成氧化物/羟基氧化物,而这被认为是真正的OER活性位点。所形成的催化剂通常在纳米尺度上显示出一种近表面重构结构,如核壳结构,而在核中包含大量低活性原子。由于这种近表面重构区域仍然有限,所衍生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仍未完全被表达。

4.jpg

图2 预催化剂的重构过程

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表面生长NiMoO4·xH2O纳米线,退火后得到NiMoO4。对于NiMoO4·xH2O,在在电氧化过程中,由于结构坍塌、物种浸出、电解液的深度渗透,可实现彻底的重构。相比之下,而NiMoO4仅在表面发生重构,表面所形成的重构层阻碍了电解液的进一步渗透,因而形成了NiMoO4@NiOOH核壳结构。

5.jpg

图3 预催化剂重构后的结构表征

HAADF-STEM图像表明,纳米线上由~5 nm的超细纳米颗粒(NPs)相互连接而成,且其间隙孔的大小约5 nm,纳米线内的所有NPs的平面间距都很好地与NiOOH的晶面相对应。对层析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从多个角度展示其三维结构。从-60°到48°连续旋转,进行电子断层扫描,同时采集HAADF-STEM图像。从不同的旋转角度观察到超细粒子均质性高,无大粒子团聚,见下视频:

与NiMoO4·xH2O不同,NiMoO4在连续电氧化24小时后进行表面重建,形成核壳NiMoO4@ NiOOH纳米线。HAADF-STEM图像清晰地表明了这种核壳结构,表面只有一层厚约7 nm的NiOOH层。元素映射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说法。

6.jpg

图4 动态重构过程的表征及示意图

通过CV循环对催化剂进行活化,从第1圈CV到第20圈CV,其CV曲线形成的封闭曲线面积逐渐增大,同时电流也逐渐增大。EIS谱图证实了所形成的CR-NiOOH具有更快的电荷转移。HRTEM图像表明了各个电位下的微观结构,在1.23 V下,单晶NiMoO4·xH2O的表面非晶化,随着电势的增加,最外层由超小低结晶性的NPs、非晶过渡层和最内层NiMoO4·xH2O组成。得益于结晶水和MoO42-的连续共浸出,NiMoO4·xH2O仅经过20圈 CV循环即可实现彻底重构。

基于上述结果,其几何/物相变化示意图如图3G-3J所示。此外,还从晶体结构的角度提出了重构机理(图3K)。重构过程包括键断裂、结晶水和MoO42-的共浸出、OH-接触及随后的电化学氧化过程。

7.jpg

图5 重构层物质的表征

采用原位拉曼光谱进行分析,如图5A所示,在电势低于1.324 V时,NiMoO4·xH2O中分别表示Mi-O-Ni伸缩、MoO4振动的峰值强度随着电势的增大而减小,表明其晶体结构逐渐被破坏。当电势增加到1.424 V时,在474和554 cm−1处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归属于NiOOH,对应Ni(II)/Ni(III)的转化。且随着外加偏置电压的增加,NiOOH的拉曼峰保持不变,表明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催化物质。相比之下,如图5B所示,在NiMoO4的拉曼光谱中,始终可以看到NiMoO4的拉曼峰。

此外,如图5C所示,将NiMoO4·xH2O置于1 M KOH溶液中,NiMoO4·xH2O逐渐被溶液蚀刻,其Mo-O-Ni伸缩振动对应的拉曼峰逐渐减弱,在1 h后几乎完全消失。非原位XRD谱图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彻底的蚀刻过程(图5D)。

而对于NiMoO4预催化剂,只能观察到数纳米厚、致密的重构层。由于与电解质渗透有限,导致重构过程不太彻底,形成核壳结构,这一点可以由HAADF-STEM图像进行证实。而NiMoO4·xH2O预催化剂而言,快速的蚀刻速率使得表面变松散(图4F),这有利于电解液渗透,有利于进一步的蚀刻。

8.jpg

图6 催化性能

首先将NiMoO4·xH2O预催化剂进行20圈CV循环进行活化,随后得到CR-NiOOH,其在10 mA cm-2时过电势仅为278.2 mV,低于NiMoO4@NiOOH。随后在10 mA cm-2下进行长时间工作,如图6B所示,CR-NiOOH催化剂可稳定工作高达1350 h。

另外,往溶液中加入杂质Fe,可有效提高NiOOH的OER活性,这可归因于形成的Fe-NiOOH。如图6C所示,其在10 mA cm-2时过电势仅为248 mV,在对Fe-NiOOH进行长达20天的计时电势测试,结果表明其电解电位几乎没有变化。将该电极与MoO2-Ni NWs/NF进行匹配,用于碱性水电解槽中,如图6E所示,溶液处于搅拌状态下,在10 mA cm-2时电解电压为1.48 V下,并可以稳定工作超过580 h。

另外,大多数工业碱性电解槽使用高浓度的KOH溶液,本文选用30 wt % KOH电解液,在如此苛刻的操作条件下,由Fe-NiOOH//MoO2-Ni组成的电解槽可在10 mA cm-2下进行稳定工作至少260 h。


文献信息

Complete Reconstruction of Hydrate Pre-Catalysts for Ultrastable Water Electrolysis in Industrial-Concentration Alkali Media,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2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3864203025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催化开天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威研选立场。

研选资讯底部二维码banner
讨论 0条
相关问题
电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Raman)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表征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电化学测试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电化学测试技术:循环伏安法(CV)
邀请函丨新威诚邀您相聚深圳CIBF2025
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研选资讯有帮助 研选资讯没帮助